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综合文库 >> 正文
文化评估——为增长排除源头污染(下)           ★★★ 【字体:
文化评估——为增长排除源头污染(下)

作者:佚名     人气:26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Case

  S集团企业文化评估

  一、企业背景

  S集团作为国内纺织行业的龙头之一,经过对重组、并购企业的成功改造,目前已拥有纺织化纤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原料贸易、物流及高科技产业等各种类型的公司100多家。截至2003财年,该集团总资产逾50亿元,集团员工逾2万人,合并利税逾3亿元,成为地跨福建、辽宁、安徽、湖南四省的纺织化纤行业龙头企业。

  S集团“持续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跨地域行业资源整合能力”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凸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集团并购成长之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铺就。为求“稳中带勇、适应变化”的做大蛋糕,2002年7月,该集团聘请文化咨询顾问组成调查小组,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摸底。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方针

  本着深入企业,尊重现实,如实反映企业真实面貌、员工真实心态的调查方针进行,目的是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尽量摸清企业各方面情况,收集到最真实信息,为下一步的策划提供坚实基础。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了解企业当前各层次员工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发展信心,员工的工作感受,员工对企业重大问题的看法与见解(特别是员工对企业组织架构、领导制度、管理特色、薪酬、激励等方面制度的看法与意见建议),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期望及意见建议等,以期从中全面把握S集团现有企业文化状况。

  调查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企业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收集。

  (三)调查情况

  历时40天,先后在S集团旗舰企业及其成员企业、S集团总部进行。

  1、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12份。其中旗舰及成员企业300份,抽样率为员工(含管理人员)总数的2O%;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84%。总部12份,抽样率为员工总数(含管理人员)的44%;回收有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7%。

  2、员工个别访谈调查

  为使调查更具有全面性与代表性,调查小组对企业各个层次员工进行了有选择的抽样调查。共访谈员工50余名,涉及部门单位既包括集团总部、贸易公司,又包括旗舰企业行政本部、物流本部、财务本部、市场本部以及购并的下属企业;在员工选择方面考虑到了从社会新聘的员工、从购并企业留下的员工以及不同文化层次员工所占的访谈比例。

  3、企业资料收集

  共收集到企业的历史与现实资料有:“S集团企业文化与公司治理框架”、“S集团简介(包含最新

  S组织框架图一份)”、“S投资集团介绍”、“S画报”、“S旗舰企业员工花名册及员工情况表”、“S总部(含贸易公司)员工花名册及个人情

表”、“S下属公司的历史沿革”等等。

  三、文化评估

  (一)定量模型评估

  采用我国学者张仁德、霍洪喜所提出的模糊评价模型对S集团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科学评价。模型评估显示,有34%的人认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较好”,39%的人认为S集团企业文化现状“一般”25%的人评价“较差”,还有2%的人认为本企业企业文化现状很差。按最大隶属原则,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应为“一般”。

  结论:与集团的发展目标相比,其处于一般水平的企业文化现状显然不足以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的存在,才会有企业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因此,进行企业文化构建,创造出符合企业长远战略需要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保障企业理想愿景的实现。

  (二)定性分析与评估

  1、企业现有价值观分析与评估

  (l)企业总体价值观分析与评估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调查从企业对顾客、股东、员工的尊重与利益的维护,企业的管理传统与经营理念,员工和企业的冒险精神、革新意识以及创造力发挥等方面展开调查。

  调查显示:在各项指标评估方面,S集团内部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

  对旗舰企业而言,有过半的员工对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不高,只有51%的被调查员工感到自身受到企业的尊重,4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管理方面,企业被认为是以“质量”和“利润”为核心,在企业内部不是很鼓励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员工在企业中所追求的目标以“金钱”和“稳定”为主(投票率分别为41%与49%,远高于其他选择项)。

  而对集团总部员工来说,调查结果却截然不同。首先,总部员工对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较高,80%左右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企业对自身较为尊重,对自己的利益也很重视;其次,组织氛围鼓励员工的自我才华表现,8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中冒险精神和革新意识受到倡导;在回答什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肘,8O%以上的员工认为是“人”,这也使得员工感觉在本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空间,其最终追求也因此显得多样化在“金钱”、“受尊重”、“稳定”、“自我发展”等选项上均有数目相近的选择者,并且更多员工以寻求“自我发展”为自己在企业中的追求目标。

  结论:A、企业价值观尚处于混沌状态,成员企业与集团总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价值差异。以旗舰企业来说,由于其定位为“卓越的纺织品供应商”,因此在价值观方面倾向于以“稳健”、“质量”、“利润”为追逐目标,并由此决定自身的管理倾向在硬件与软件方面更为偏重硬件,不太注重员工作用。而总部员工由于较为接近企业领导,对本企业管理者所倡导的“尊重人才”、“为人才作用发挥提供平台”等企业管理理念感受较深,加之总部的“纺织行业投资商”定位,因此员工更为看好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

  B、企业中存在着的一些较为明显的外显价值观:企业管理偏重于企业硬件,注重科学管理,

求质量与效率,不太考虑员工的积极作用,从而也就较为忽视企业员工的社会需求、精神需求: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但忽视团队作用:注重管理,忽视领导。

  (2)管理层心态分析与评估

  A、高层管理者。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大部分直接经历与参与了S集团的几次飞跃,对企业感情深厚,对发展充满信心,但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定歧义。并且高管从创业初开始就一手打天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在潜意识里有着较强的“创业成就感”和“自豪感”,看重自己一手积累的经验,对其他企业的一些好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固有企业)有着一定的挑剔感和排斥感。虽然也吸收了很多外界好的管理举措,但实质上还是以自己的标准为出发点来进行选择和把握,先入为主,难免有欠公允,在管理的气魄上还是缺少“百川汇海,有容乃大”的胸襟。在用人方面采用“精英政策”,主要依赖于几个核心(关键)人物的作用;在管理举措上强调科学管理手段,不太重视中下层作用;强调企业要规范化,但从自身对总部的管理来看,则过于强调民营企业的灵活性而忽视规范管理。

  结论:高层管理人员的许多管理观念和管理举措是相当大气且现代的,正是由于他们的经营管理才带来企业今天的成功。但是,就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当前高管的许多思想观念还处于“创业期”,没有过度到“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对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忧。

  B、中低层管理者。这是一个最多意见的群体。由于他们在企业中所处的中介地位,促使他们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较为了解,对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信心。正因此,他们也就更渴望由企业的发展而带来自身的发展与成就感。但鉴于企业当前的体制与管理思想,他们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作为管理的具体操作执行者,他们对企业运行中的问题感受更为直接和深刻,所以,在这一群体中对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对一定程度的放权、授权,对企业中信任感的培养等的呼吁声最高。

  结论:本企业的中低层管理层处于想发挥更大作用,但未能发挥的境地。未来企业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则中低层管理群体的问题将有可能成为本企业发展的直接威胁。

  (3)员工心态分析与评估

  调查显示:无论是集团总部员工还是基层企业员工,对S集团的“民营经济”特性认识深刻,工作的自觉意识和危机感、不稳定感较强。员工对企业的实力较为认同,对企业发展有较大信心,但他们普遍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没有与企业的“共同事业感”,对自身在企业中的发展考虑不多,员工流动性较大。对于企业既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排,员工均表示接受,即使有一些不满,鉴于企业的民营特性,也表示可以承受。但其中,员工对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对于工作之外的企业社交活动要求强烈。另外,引人注意的是,在员工中的对比心理较强,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将企业现状与过去自己的老企业对比。

  结论:鉴于“民营经济”特性,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可以保证。但企业缺少情感沟通,员工感到工作乏昧,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这些现象不仅会导致员工流动性加大,管理成本上升,而且对于企业效率的提高来说也是一个很大障碍。上述问题,是不能够仅仅依靠加强管理就可以解决的。

  胡铨提示:企业文化是增长力的源泉;我们为企业的增长对企业文化评估了吗,

企业增长而变革了增长型企业文化吗?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