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品牌文化 >> 正文
地产文化涌动2002           ★★★ 【字体:
地产文化涌动2002

作者:经盛国际     人气:25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地产文化涌动2002  

2002年的房子不只为有钱人盖,大量的房子是盖给中等收入的人。经济适用房、中低价位户型偏小的商品房总价都相对较低。目前北京市大量经济适用房也只有中等收入者才能购买,真正低收入者只能靠廉租房来解决。同时,2002年北京楼市也在着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一年来北京文化地产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出书热引爆地产文化
 
  回首2002年的北京楼市,堪称被一次次文化风波所席卷。年初的另类风暴、年末的地产商出书热,都成为文化地产年的靓丽风景。就在距今年年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北京地产界至少有四五位老总级的人物著书立说,就连任志强、张宝全这些名角名腕也脱不了这个“俗套”。
  最先落入俗套的地产名角是国展家园的老总魏建军。他推出《地产攻略》一书,在业界引起了不小影响;京城地产泰斗任志强也在《任人评说》中让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刚刚跳槽中体奥园的郭钧也以一本《芝麻为谁开门》敲开了地产文化的大门。《芝》书收录了他从万科起家,成为京城最大的地产公司的掌门人,后来与任志强分家,再黯然下课,进而跳槽中体奥园东山再起;最近,同为北京地产大腕的张宝全也出了一本名为《苹果社区诞生记》的“白皮书”。业界同时还盛传着又有一位房地产巨头要出书。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地产商出书热呢?张宝全对此解释为要营造一种人文环境——房地产也是人文环境的一部分。中体奥园的少帅郭钧在《芝麻为谁开门》前言中写道:“房地产是门既富哲理又富挑战的生意,因而才具有极大的魅力。她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建筑等等因素,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代表并又推动着人类的文明成就,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并“对改造城市、改造生活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成功的地产商应该也必须是商界的优秀分子,是受社会和消费者爱戴的杰出人物”。言语之间透露出,地产商在建造房子时也在建设一种人文环境。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界出现出书热潮,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市场化运营了10年,是到了总结的时候,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房地产界特殊的文化现象。长久的文化沉淀难持其重,终于引发了地产商的出书热。
  小户型主打另类文化
  一直在北京楼市凯歌高奏的小户型楼盘,是今年北京楼市另类地产文化的典型代表。年初,荣丰2008推出“非常男女”的超小户型,宣称“为都市新型人群找一个家”,拉开了北京楼市另类地产文化的序幕。“非常男女”一举放量三四千套,几乎被“新兴人类”瓜分一空。
  此后,小户型在北京楼市全面开花,但都是采取剑走偏锋的另类路线。后现代城打造的是美国后街文化社区。后现代城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小户型购买者大多是追求“小资”品位的人群,更注重房子的情调和氛围,认为追求生活的品位很重要。这些消费者买房时既要体面又要实惠,个性化需求强烈,注重享受。不仅要求在居住硬件(功能、配套)上给予满足,而且精神层面的要求也极为苛刻。因此,这种楼盘的建造要体现出一种文化品位。小户型楼盘也在2002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年末,张宝全花200万元征集旗下小户型楼盘“苹果社区”案名时曾向记者表示:“征名不仅是一次商业行为,更是一次文化行动。”“因为这个案名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苹果本身就代表着生命、智慧、浪漫、个性等富有哲理的意义。”他认为,当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变异为莫名其妙的建筑和名字时,这个城市就会丧失尊严和传统,患上一种精神的失语症。真正能够拆掉这些变异基因建筑不是靠推土机和铁锹,而是文化的觉悟。案名征集的意义就是一次真正的文化觉悟。

  
主题社区营造人文文化
  今年,许多主题社区开始在京城各个角落显露山水。主题社区的最终目的是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南城著名楼盘宣颐家园直接在社区内按苏州园林的风格建造了一个供业主休闲的场所,打起了实实在在的江南水乡牌;西城的鲁艺上河村则推出一个号称中国“文谷”的鲁迅文化园。该建筑主体是“三堂一廊”,分别为英武堂、警世堂、继世堂和历史长廊,仅从命名就可以看出建筑的功能与意义;荣丰2008、北京奥林匹克花园,顾名思义就是以体育为主题的社区。北京奥林匹克花园的有关负责人称,该社区就是要体现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即“和平、积极、向上、健康”。
  荣丰2008老总王征表示,建筑最初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产生,与人类的居住紧密相关,一直贯穿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与人类文化有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为建筑在时间上的可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可留存性,我们可以通过它得知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民族和国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丰富多样的文化痕迹。因此,建造主题社区除了营造一种人文环境外,还能留下一些文化痕迹。


  地产商开书展玩文化
  
  今年,文化与地产的联姻不仅仅停留在房地产开发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还自己玩起了文化。张宝全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了两次地产界书法邀请展,其中第二次还热热闹闹地举办了书画拍卖会。当代集团在当代万国城售楼处举办《丁杰书画展》。日前CBD著名楼盘“阳光100”也组织了一场红火的世界名画展,其中包括毕加索等世界大师的作品。
  对于这些现象任志强认为,建筑本身是一种知识的聚集——材料知识、建筑艺术知识、地学、应用学等很多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建筑。过去的建筑比较讲究外形美,以后向内发展,内部、外部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艺术,所以建筑应该说是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很多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卢浮宫及很多教堂都充分地体现了建筑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张宝全则认为,对于地产商做文化,许多文化人曾不屑一顾,觉得他们是附庸风雅,然而今天的地产人中不乏书法好手,也不乏绘画高手及艺术鉴赏家。当今住房商品化和地产业的兴起,提升了人们的居住水平,也提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还为艺术的创作形态和展示形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地产商的文化活动也是地产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城铁楼盘特殊城市文化
  今年,除了地产商出书、小户型、主题社区、地产商自己玩字画等楼市热点外,还有一个热点就是城铁修建及通车,掀起了城铁楼盘热,形成特殊的城铁城市文化,城铁周边的项目都成了抢手货,如回龙观居住文化区、立水桥周边居住区等。
  文化或人文成了今年北京楼市最有影响的原动力。业内人士认为,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社会关系的构成,并且由于涉及住房问题而和社会利益紧紧相连。作为建筑的建造者应该对社会变化的潮流有所把握,明确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任务,这是个体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的历史责任。同时,作为房地产商,必须具有将商业的盈利目的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能力,才能具备迎接现在和未来的生命力和活力。生命力和活力正是来自于地产商对文化和人文环境的理解。因此,今年北京楼市成为文化年也是必然趋势,并且这种现象还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也表明北京房地产市场尽管还不尽如人意,但也日渐走向成熟。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东西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文化是一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元素,它代表这个城市的建筑档次和人们的生活品位。如果能够在品质优秀的地产项目中再注入独特的文化意境,这个开发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恐怕都是最拿分的!

 

三大焦虑透视地产大腕的地产文化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将地产的文化现象归为三大焦虑:命名的焦虑、安全的焦虑、品位的焦虑。

  “房子把欧洲、美国、日本(有文化符号的地名)搬过来,地产业改变了人文地理,原来张村、李庄的名字都没有了,现在变成了什么?欧洲式的名字。我们改天换地的时候,把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开发商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选择,最后发现我们还是住在欧洲、住在美国,而不能住在自己的北京。”

  上周六,秋日明亮阳光斜射的今日美术馆会议室里,聚集了“焦虑”的地产大腕们。

  地产和文化密切相关

  -任志强: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不一样,房子也不一样。比方说对卫生间的使用,对房屋的安排、对窗户的要求和当地的人文文化有密切关系。通常所说的文化一种认为是知识,有了知识才可能有艺术,建筑本身是知识的聚集,各种材料,建筑艺术、应用学等等很多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悉尼歌剧院、英国的大笨钟等都充分地体现了建筑和艺术的结合。

  中国人过去住的房子比较差,所以谈不上文化,现在收入高了,房子越盖越好,因此和文化的结合是越来越强烈了,现在的问题是,要在普通建筑中体现出更多的艺术、文化,这可能是我们作为地产人对文化的理解。建筑的外形和内在,存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把欧洲十八世纪的东西搬到中国来?对老百姓来说,最实在的还是我怎么住得方便、舒服,怎么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这种结合是最好的。

  买房人开始有精神寻求

  -张宝全:我个人认为文化是人类的情感,包括抒发和交流我们的感情。不同的文化可能使我们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说东方人的感情色彩和西方人的感情色彩不同,因为各自的文化不同。

  我们所面临的是现在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带来情感异化的问题,这是使我们焦虑和困惑的最大问题??怎么让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相平衡,不被物质所异化,不被物质所压迫。地产商做产品,并不是说要创造一种生活,而是要适应今天人的需求。今天人们买房,不仅仅体现物质消费,也有精神消费。

  五年前,人们装修房子,把家里装得像五星级宾馆,甚至把黄金贴到墙上去,展示一种物质上的富有。可是现在,人们觉得财富不是惟一体现生存价值的东西,还有情感,小资能够花最小的代价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就是人生的意义。发展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很难定位今天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要寻找一个物质的寓所,更在寻找一个精神的寓所。

  消费者可以用脚选择

  -郭钧:应该看到房地产发展的十年中对社会、城市发展的贡献,以前,在危旧平房里,三个人住一间,搭一个小厨房,还要排队上公共厕所,这是我们记忆犹新的。通过市场机制改变这种情况,不可能每一个人满意,我觉得应该宽容。

  地产和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创造,创造出的东西怎么样让消费者认可,一种方式是我们去适应他(她),还有一种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开发商做得很成功,这个并不能认为是把某种生活方式强加给你,因为消费者现在在充分地选择空间中可以用脚来投票??是进还是不进这个售楼处,是可以用脚来投票的,不是强求的。

  地产要注重文化脉络

  -林少洲:今天来谈地产文化,我们带着一个若有所思的心态:这么多年,我们盖了不少房子,可我们还是有空荡荡的感觉。住宅的建设和文化的建筑是同步的,楼盖出来,在一个地方一放就是一百年,不管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它对城市的影响都是长远的,包括住在里面的和周边能看到这个房子的人。

  地产的建设需要解决脉络问题:一是地脉,这个房子和这个地区有什么关系,人们到了这样的场所,自然而然会找到一种很稳定的联系。比如说去故宫,我们能感觉到历史,在这里面找到一种精神;二是文脉,文化对每个城市都有很强的导向,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技术、材料和理念纷纷引进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塑造我们自己的人文特色;三是人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群人当中,所以要有人脉的延伸,就会相应地产生安全感。

  房地产作为产品,被生产出来,这只是房地产的第一个属性,第二个是商品属性,看它能否流通出去,适合其他人的功能。第三才是艺术品属性,比如说故宫,大家不会看它舒适不舒适的问题,而是感悟人类历史伟大的东西,博大精深,这就是它的艺术品功能。

  楼市进入平民时代

  -张民耕:中国的民族文化、草根文化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也有某种责任。我们现在建的楼都是一些高雅的或者是西方的,因为整体的社会要求的就是这些,或者说是社会上具有上层经济水平的人要求的是这些。现在看来,豪宅已经不好卖了,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今后我们的注意力肯定会转移到为最广大的消费者来生产住房,就像要从生产奔驰车、宝马,逐步转向生产桑塔纳、捷达,到了这一步你必然会更多地研究本土文化、乡居文化是什么。当然我们不会简单地回复到本土文化,不会回复到简单的田园色彩去。那么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本土文化的冲击,甚至于删除一些本土文化当中的落后的东西,也是必然的。

  不能简单地复制

  -潘石屹:我认为文化是多元化的东西,在今天,中国赶上这样一个很好的时代,给我们这样一批人提供了舞台,让我们去建房子,在建房子过程当中,我们怎么建?我们是不是简单地觉得中国的不

,就建得和德国、法国、美国一样,我觉得不对,中国的审美观和西方人不一样,漂洋过海地把西方人的建筑借鉴过来,把西方人的风格借鉴过来,是不行的。不能简单地复制国外的建筑,要在我们的土地上面建自己的建筑。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