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品牌文化 >> 正文
现代企业“热卖”文化           ★★★ 【字体:
现代企业“热卖”文化

作者:冯海宁     人气:28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现代企业“热卖”文化

  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热切地关注“文化”。尤其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再只是资本的力量,“文化”的魔力已让那些捷足先登的企业家、企业和产品释放出奇异的光彩。

                                                ——题记

    文化风暴已登陆经济社会的每个脑细胞。当中国企业还沉浸在资本竞争、技术竞争的泥潭时,可口可乐文化、百事可乐文化已在中国市场上对阵叫板;资生堂文化。欧莱雅文化已在中国人脸上涂脂抹粉。与此同时,那些先知先觉的中国企业也把文化的触觉伸向国际大市场,比如说海尔文化。今天,当惊慌失措的老板们因为WTO之门开启而挤在MBA教室吸收养分的时候,市场已悄悄发生变化,竞争更加剧烈。

    其实,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早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文化管理,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

    看来,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虽然不少企业。产品都打上“文化”的烙印,但并没有起到哺育企业发展的效果。文化只是一个标签,并没有融入企业的管理、生产和营销当中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将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混为一谈,甚至企业家自己都难以回答自己领导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和产品文化是什么关系,企业家有没有按现代企业家的文化理念武装自己。

    企业不同,企业文化就不同,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企业家们的文化宣言,欣赏到企业的形象宣传和消费产品的文化包装。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企业及企业家”卖”文化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现代企业卖点之一:企业文化

    有人说,企业文化就像一双尖利的铁爪,内抓员工心,外抓客户心。此话不无道理,在麦当劳的胜利循环法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麦当劳从开创第一天起,就将自己独特的快餐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和客户的心中。不管是店铺的管理、员工的培训,还是原料的采购,哪怕是一根薯条的粗细,都渗透着文化的魔力。

    同样,拥有12万员工的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常常被人称“HP WAY”(惠普之道)。“HP WAY',有5个核心价值观,它们像是5个连体的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几乎每一个员工对这5个杨b价值倒背如流:一、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二、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三、做事情一定要正直,不可以欺骗客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四、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不是靠某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五,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无疑,这种企业文化的建立对惠普的发展影响极大。惠普创始人之一的休利特自豪地说:”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参与、创建了一家以高科技、高质量、好的管理闻名于世的公司。我希望在百年之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能继续延续,这家公司的生命能继续延续。”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光照先生在学习“三个代表”时认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应当是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张春来先生是曙光集团的掌舵人。实际上,张春来手里的“舵”既不是权力,也不是金钱,而是独特的“曙光文化”。

    在民营企业界,流传一句时髦而真实的话:“不要问社会给了你什么,先要问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这是一个从4000元资金发展到2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感悟。从“文化为纲”、“私企不私”的提出到曙光集团成立全国第一家私企党支部,张春来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大到很高的境界,是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的一大创举。

    理论界认为,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应变力、公关力、销售力、形象力等企业力量的基础。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企业精神风貌及形象,更蕴含着指导思想、经营哲学,除此之外,还代表着企业价值标准、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培训教育、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文化传统及文化建设等丰富内涵。具有不可模仿性,是企业在市场激流中取得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世纪,当WTO之门开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外企业文化的冲击,从事企业文化研究多年的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德认为:国内企业的文化建设比国外差距较大,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的市场不太讲究道德,我们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不完整,或者说过多的依赖了金钱的作用,而要把成千上万的员工凝聚起来,只有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

现代企业卖点之二:产品文化

    产品一旦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文化气质,令人购买的就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产品,而是一种感受,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消费这种文化。也就是说,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不仅物质生活需要,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精神生活需要,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享受。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融为一体,实现产品的人性化特色。

    今天,对惠普的用户来说,使用惠普PC的意义不仅仅是使用一台运行稳定、性能优越的电脑,而是在享受和认同一种产品文化。通过产品为传递介质,惠普向每一个用户传递着一种文化:惠普对PC的理解,惠普对未来生活的把握,惠普的信息消费方式,惠普的价值主张。惠普的品牌生命力。同样,许多消费者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看好莱坞大片常常乐此不疲,如果说他们在享受一种感官刺激的话,未免过于肤浅,准确地说他们是在享受一种文化——来自美国的生活理念。

    麦当劳提出:我们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

    法国香水店的老板们说:我们不卖香水,我们卖文化。

    可口可乐大力宣传:我们卖的不是商品,我们卖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美国精神。

    当这些“洋”产品在向我们卖异国文化的时候,我国知名企业海尔集团提出的“我们卖信誉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蕴育了浓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在家电产品消费中,微波炉产品大多定位子“温暖的厨房”。在我国,厨房永远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我国微波炉的“高产户”格兰仕公司就以饮食文化为舞台,以微波炉为道具,用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新产品,受益非浅。

    在地产界,广州“碧桂圆”开发的理念和模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建大功、立大业及望于成龙。在家庭伦理上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伦之乐和合家欢乐,刻意追求中国传统家庭的温馨。创办“贵族学校”,设计有山有水,大力宣传“乡村中的都市和都市中的乡村”概念;在管理服务上,产品最终定格为山水城市所倡导的田园式文化的生活方式。

    在化妆品行业,“资生堂”宣扬地道的日本味;“欧莱雅”宣扬明星;”美宝莲”宣扬它的浓重和美艳;“沙宣”宣传美发知识;每一种产品都赋予文化特色。

    另外,产品文化在设计、生产、营销中,对产品的品种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营销文化、商标文化,包装文化等投入了极大的关注。而要实现产品文化的价值,则要靠科技、管理、营销的技巧和艺术。要更广泛地吸收各种文化要素,实现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融合,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走向全世界。

现代企业卖点之三:老板文化

    企业家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新课题。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指出,企业领导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做企业文化的“传教士”,因为思想不统一,企业是干不成事的。

    什么是企业家文化?笔者认为企业家文化就是企业家本身的文化修养与表现,是企业家管理思想、营销思想。服务思想、指导思想与行为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引用一句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换句话说,企业家文化修养的成败,影响着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的构建,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兴衰。

    细心的人会发现,现在的传媒为企业家文化的叫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卖场”。地产界名人潘石屹曾多次表示,海南新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他个人的影响力。实际上,潘氏的影响力就是潘氏文化的影响力。目前,各类对话节目、访谈节目和各种公益活动中常常能看到企业家的身影,他们抓紧时机,十分卖力地宣传自己的经营哲学,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企业家是企业的“活”广告牌和最佳形象代言人。更有一些企业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广告中推销他人的产品,代表人物是潘石屹(在电视广告中推销某报纸)和王石(在电视广告中推销某品牌手机)。现在,老板们学习MBA的热浪已经“席卷”了整个企业界。MBA的教案实际就是企业家文化的基础教案。

    如果在70年代问任何一位美国公司的总裁,他在公司内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大多数的回答是指挥者、决策者和战略家。然而到了9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进行的一次调查却表明,那些业绩最好的企业家,他们首先把自己看作是某种特定文化的塑造者和支持者。其实,这就是企业家文化发展的一个飞跃。

    据了解,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无论多忙,每月都要专门抽出时间和员工交流,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听取建议。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办的商学院开学时,公司老总都要过来讲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员工灌输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理念,使员工认同这两种文化,在工作中思想统一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企业的合力,增强竞争力。

    有人问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在海尔充当什么角色时,张认为,第一是设计师,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自己的思想和企业文化,把企业家经营理念、员工自身价值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

曙光集团总裁张春来在许多场合表示,企业要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打工者。笔者认为,这与曙光集团“以人为本共创大业”的文化理念相吻合,企业家文化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而此处的“人”既是曙光产品的消费者,又是曙光集团必需的各类人才。看来,张春来的文化之路是通往明天通往更远更高的地方。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