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品牌文化 >> 正文
“蒙牛神话”还能延续吗?           ★★★ 【字体:
“蒙牛神话”还能延续吗?

作者:经盛国际     人气:30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前不久,从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上,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1947.31%成长速度名列第一,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冠军”。各界人士在啧啧称赞之余都在纷纷探究:“蒙牛神话”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蒙牛模式”创奇迹


    不知内情的人谁也不会想到,1999年7月,初创的蒙牛乳业竟是一个“三无企业”: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
    面对困境,公司董事会确定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研发与销售在,生产加工在外的“杠铃型”企业组织形式,开始借鸡生蛋,通过与区内外8家乳品企业的合作,蒙牛的品牌、管理、技术、配方大放异彩,当年实现销售额3465万元。
    赚到的钱,蒙牛人把它用在了刀刃上,1999年底到2002年底,定位于“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蒙牛一、二、三期工程相继竣工投产。目前,企业已形成年产液态奶60万吨,冰淇淋20万吨的生产规模,开发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蒙牛效益”惠四方


    蒙牛的起步是艰难的,但蒙牛发展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初创时,蒙牛的总资产只1000多万元,三年下来,已增长到近10亿元,年销售额也由起初的几千万元增长到20多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目前,蒙牛的利乐枕牛奶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冰淇淋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二。三年来,蒙牛累计交纳税金2亿多元,被评为“纳税状元”。
    蒙牛的出现,解决了5000多员工的就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蒙牛在我区挟持和发展了10多万养牛户,增加奶牛近20万头,2002年底日收奶1000余吨,2002年发放奶款5.2亿元,大大推动了内蒙古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蒙牛建厂之地,农民们传颂着这样的一段顺口溜“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两年盖座小洋楼”。蒙牛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万个,成为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12月19日,在蒙牛总部所坐落的和林县盛乐园区,举行盛大的签字仪式:美国摩根、鼎晖投资、英国英联将加盟蒙牛,且一次性投入高达2600万美元(2.16亿元人民币),这可是内蒙古民间一次性引进外资的最大数额啊!
    是什么魔力将三家国际顶级的投资公司吸引入蒙牛的?业内人士认为:吸引外商的不仅是蒙牛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蒙牛的文化和品牌。

“蒙牛文化”聚人心

    人们不会忘记:2001年6月的呼和浩特市区,大街小巷上一夜之间竖起大量漂亮的灯箱牌,除灯箱上蓝天绿地间黑白相间的奶牛图案令人赏心悦目外,印在上面的文字更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投放这种灯箱广告的正是蒙牛。人们说:“中国乳都”的概念就是那时形成的,蒙牛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作为一家股份制企业,蒙牛从创办那天起就着力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蒙牛,2002多名党员和近3000名团员始终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今年5月,蒙牛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选播,这在内蒙古是唯一入选的企业。
   “蒙牛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动员和组织,大量的社会资源纷纷涌向蒙牛,日前,加盟蒙牛的600多台车辆、500多个奶站、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计5亿余元的资产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蒙牛品牌播九州

   
蒙牛奉行“产品等于人品”的质量理念,追求“出厂合格率100的质量目标。企业通过多项国际、国内认证,蒙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液态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被列为免检产品。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