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团队建设 >> 正文 |
|
|||||
当代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建构 | |||||
作者:佚名 人气:20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与加速,一个崭新的阶层——企业家阶层正在逐步形成并迅速崛起,成为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成长更需要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保障与推动,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重心在于企业家的道德人格构建。可以说,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企业成长与社会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因此,探讨企业家道德人格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造就一代具有高尚道德人格和卓越管理能力的新型企业家。 一、企业家道德人格内涵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从19世纪初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厂主取代了贵族和商业资本家,登上了历史舞台,企业家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萨伊(Say)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和《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企业家的职能是组织劳动、资本、土地各项生产要素实施生产。他还对企业家精神作了如下的描述:具有判断能力,坚韧不拔,掌握监督、指挥和管理的技巧以及拥有丰富的工商业和社会知识。就企业伦理建设而言,从近代以来的中外企业史可以看出,所谓“企业精神”实际上就是企业家人格精神的延伸,而企业凝聚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道德人格魅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高素质的企业家,其素质与魅力表现在于其人格,直接表现为道德人格。道德人格是企业家素质的内在化与轴心,决定着企业家的人格质量。因此,企业家道德人格是其素质(包括知识、经验、能力、品质等)的内在化。 企业家道德人格的首要表现是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是要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忘我精神,一心为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二是要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成绩不夸大功劳,有缺点不缩小过失,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用严肃的态度,严格的精神,去做好企业各项工作。三是要有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实干作风。要言行一致,不尚空谈,追求务实,树立威信,带领职工群众沿着企业正确的发展轨道前进。四是要有密切联系群众的民主作风。要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工作上依靠群众出谋划策,生活上要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企业家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忌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是职工的公仆当作是职工的老板。唯有上述作风品质,企业家才能有效树立个人威望,发挥自己的领导力,通过科学决策,领导企业在市场挑战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企业家道德人格的完善与人格魅力的散发还依靠优良的道德品质。企业家(尤其是我国企业家)担负着发展企业、振兴企业、实现民族腾飞的重任,决定了企业家必须富有理想、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崇尚信誉、公正待人、尊重员工、坚忍不拔、锐意进取、忧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才能团结员工、凝聚人心、振兴企业。就我国目前而言,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家,其道德人格风范更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廉洁作风、创新精神、博大胸怀。[i][i]可以说,强烈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止的经济冲动、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极强的复合素质,是企业家的永恒主题。以上的相互关联构成了“企业家道德人格”的基本要素。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必然要 多元经济并存,共同协调发展。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及其利益主体的出现,作为多种利益主体,必然会不断要求扩大自己的影响,以求在政治上、经济上强化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必然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出现。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多元经济并存,就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家,站在经济战场的第一线,其道德人格必然具有政治内涵,企业家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并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动准则,以此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教育规范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 从现实来说,由于不同社会的市场经济各具模式特点,其企业家又都受着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因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的“人格”也就有了各自的特色。当代中国的企业家,不是也不应是资本的人格化和金钱的人格化,就其本质而言,应是以企业为本位、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统一的人格化,是民族经济利益的人格化。[ii][ii]因而,当代中国企业家的道德人格,既具有“企业家人格”的时代一般内涵,又应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传统特色,其中包括近代民族实业家的优良的“道德人格”传统。当前最迫切需要确立的是,反映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特质的“法人独立人格”的权利意识和以振兴民族经济为己任,改革、发展企业的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勇担风险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当代中国特色的企业家道德人格还应包括:“见利思义”、“正义谋利”的经营价值观念,“正人先正己”的表率意识,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处理人际关系的“贵和”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当代中国企业家道德人格的这些要求,显然融入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以儒家伦理精华为内容的优良的传统伦理文化,对此,为了表达当代中国企业家道德人格的民族特色,我们可称之为“现代儒商精神”。它与卓越的经营管理才能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当代中国企业家人格的整体模式。近年来,企业界有人提出的“造就一代儒商”的口号就反映了这种完善企业家道德人格的呼声。 二、企业家道德人格建构的意义 企业家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与经营者,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和指挥员。他们不是一般的经营者,而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必须具有一系列特有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其人格素质高低、人格完善程度、能力大小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功、社会主义的完善与否有着极大的关系。 第一、企业家优秀道德人格的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保证与必然要求。当代中国的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亟需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的人格素质和卓越的管理能力的现代企业家。很多事例表明,企业家的才能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道德人格”要素,也就失去了发挥才能的主体性,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机制体系,而现代企业制度也会因此而留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西方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会因不完全信息和高昂的监督成本,不能完全杜绝道德风险(Moral Hazard)的危害,因而,企业家的道德约束和人格自律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道德不再与经济有外在的对抗,而是内在地包孕和渗透于市场主体行为之中。近代史发展表明,任何一种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生产发展,都是以一种人文意识和价值理念为精神基础的。本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 实业救国”、“节俭为本”、“以义为利、以诚待客”的儒商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振兴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本世纪60年代,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又显示了另一种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根源,其核心就是“集团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集团中心主义”。企业家道德人格建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腾飞具有深层的伦理价值。 第二、企业家优秀道德人格的建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企业家是社会经济的精华,是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分子,是全社会各界注目的焦点,其道德人格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因而其道德人格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效应。他们作为社会的先锋,理应树立高昂的精神状态、伟岸的人格品质,并辐射给全社会,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目前的确存在一些企业家,在众多的荣誉和一片称颂之中,往往飘飘然地自认为是“杰出人才”,居功自傲,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贪污腐化,自甘堕落,最后只会落得可悲的下场。于志安、褚时健等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企业家优秀道德人格的建构是建设企业伦理,完善企业文化的坚强保证。企业家的人格素质是企业伦理的轴心,企业家的人格塑造是企业伦理建设的重点。同时,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设计者和推广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建设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企业精神的培育,而企业精神的内核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追求成功、完善自我的永恒动力。企业家优秀的道德人格是凝聚员工、振兴企业的保证。廉洁做表率,勤政做示范,必能赢得员工的信赖与爱戴,从而能使企业内形成一支坚强的上下同欲的工作团队,结成“命运共同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日本近代以来企业发展的历史看,每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企业家,都是优秀的道德人格化身。企业的成功无不是其道德人格的伟力的扩张。无论是“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他的“论语+算盘”的管理模式中充分体现了企业家道德人格在领导企业中的重要性,还是“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的人格光辉成为全世界企业家的楷模。 第四、企业家优秀道德人格的建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逻辑。从现代管理学的意义上讲,管理正在日益走向软化,即“软”管理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西方的行为科学更是强调企业领导者的角色要从过去的“说教者”变成今日的“谈心者”,要关心职工、尊重职工,要实行有人情味的领导,采用柔性管理法,实现民主管理,激发员工参与管理。因而企业家的道德人格魅力可以充分得知。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的主旋律,企业家与员工关系的逻辑上的同一与一致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具有内在的根据与合理性。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必能释放出更大的管理能量。国际著名的中国文化学者成中英博士在谈到儒学与现代管理的关系时认为:“过去我们谈儒家往往从伦理的观念来谈,我认为不要把过去的东西只看成是伦理,而要看成管理。”[iii][iii]这让我们对于企业家道德人格的管理意义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企业组织的松散化与扁平化,劳动工时的弹性化,员工素质的高智能化,那种依靠强硬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显然将会不合时宜,采用“道德管理”方式越来越将成为企业家开发员工智慧的管理之道。 当前,企业改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现,全社会道德风尚与企业 理建设的根本还是寄托在培养与造就企业家队伍之中,一支宏大的、眼界高、具开放性、有很高素质、尤其是高尚道德人格的企业家队伍,将为建立全体企业所共同奉行的社会、企业伦理价值规范作出最终的努力。而这样的企业伦理规范,既是根植于全民族的优良美德中,又会对整个国家民族的伦理道德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企业家道德人格建构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领导者的素质是一个主观修养适应客观需要的问题,具有动态性。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道德追求应是永恒的。从理论来说,人的道德追求始终包括教育与自我教育、体识与行为的过程。企业家的道德人格追求既是一种社会行为,更是企业家个体的个人行为。 第一、明德造势,发挥环境优化原则。 加强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是非观念、行为准则的道德文化氛围,以有利于形成造就优秀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在当前,特别要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精神,造成有利的舆论声势,形成道德环境的强大导向力和约束力。对正在形成的企业家队伍造成一种社会集体的外部压力与作用,促成其社会规范的有力内化,从而形成全社会关注企业家,企业家关注社会、回馈社会的良好氛围,使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能脱颖而出。 第二、德育修身,发挥主体自省原则。 修身是知、情、意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这方面,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内蕴,如儒家提出“诚”、“正心”等问题。要磨砺坚强的道德情感和意志上的自制力,思想认识只有借助于情感和意志的推动,才能落实在行动上。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道德修养应“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企业家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在对待问题上,对的坚持,错的改正,切忌高高在上,文过饰非,我行我素。要加强自我武装,向书本学习,向成功和先进的企业家与领导者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向群众学习,在群众中吸取营养,塑造自我形象。运用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方法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精神自律,“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三、机制驱动,发挥利益激励原则。 所谓机制,就是指制约或决定某一系统存在或发展状态深层次各相关因素或各相关过程,遵循一定规律或规则,相互作用形成的连锁促动的过程和内容。良好的机制是任何一项事业成功的理性保证。在企业党政领导下,建立和完善必要的企业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企业家履行道德规范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道德导向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自律他律的监督机制、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建的合作机制,通过机制驱动,促使企业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只有有力而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家企业的领导者的位置上乐当员工与国家的公仆,杜绝“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家良好的道德人格形象能置换出鲜明丰满的企业形象,在形象制胜的今天,这是企业的宝贵无形财富与丰厚无形资产,使企业能在变幻莫测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竞争优势。当然,这也是企业家道德人格的利益所在。 第四、行为践履,发挥道德实践原则。 “没有主体的自由就没有道德”,企业家在经济上的自由决定了其存在践行高尚道德的内在基础。当代企业家在驾驭企业中,应有自己的 念与追求,不怕竞争,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为一己之利,只为深沉的使命感所驱动,即对企业、对社会、对历史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家道德人格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漂亮名词,而是一种行动上的表率。确立和实践道德,切忌偏狭的功利思想,搞虚假的“包装”、“炒作”,把它仅仅看成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这只会是引火自焚。 总之,当代中国企业家的道德人格,既要融入国际社会中的企业家风范,又要具有民族的传统特色。高尚道德人格的企业家,既是中国企业家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要求,也是企业家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儒商精神”可以说是这一人格的具体体现。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