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运作管理 >> 供 应 链 >> 正文 |
|
|||||
全球供应链的玻璃门槛 | |||||
作者:佚名 人气:47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要攀上全球供应链首先要从工厂卫生间的清洁做起,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笑话。 本土供应商没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意识几乎是普遍现象。而他们对国外采购商的认识似乎也存在很大的偏差。与不少中国供应商所想像的采购商的“狰狞面目”相反,今天不少跨国公司正在努力显示出“和蔼可亲”的形象。“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严,我们更注重的是供应商的发展潜力和‘天分’,把门槛设那么高谁还敢来?再说,进入我们的采购圈子,我们是会花精力培养的。”一位跨国公司的工作人员耸耸肩说道。 正大集团下属的易初莲花连锁超市副总裁罗家顺更是表示,为了实现自己未来在中国内陆省份的开店扩张计划,他愿意与更多的本地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买方和卖方。 洽谈会上,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一开始都只问供应商三个问题:(1)企业相关的国际标准体系认证;(2)产品质量保证;(3)国际采购的经验。但是,虽然只有3个问题,很多的供应商却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以致连进入采购商洽谈室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都得不到。 “更让我意外的是,中国的供应商对于整个采购流程的理解偏差很大,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和他们的客户谈判。”一位外籍采购经理称,“不客气地说,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报价体系都不是很清楚。” 在会场上,记者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观”:很多供应商抱着大包,像派送一样到处发放他们的样品,并顺着采购人员的话说着同样一句话:“可以的,我们什么都能生产,我们的东西是非常便宜的。” “其实,在全球供应链的环节中,谁能做得更专业化、更细致化,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并不是由公司暂时的规模大小、价格或者品牌强弱所决定。”GE公司的全球采购经理告诉记者。 但是,中国的许多供应商面对国际大买家的时候,却容易“怯场”:比如一上来就大谈自己的产品如何价廉物美,如何能生产各种满足跨国公司需要的产品。“这从某种程度上是降低了双方商谈的公平性,因为所有的生意都不是单一的买方市场。”GE的采购经理说,“再例如在现场考察的时候,对一个关键技术数据的确认,中国的许多供应商都会严格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但一些不是很关键,却可能会对产品的品质产生微小影响的数字,就不是有太多的人关注了。其实后者才往往体现对方是不是真正树立了以质量为重的观念。” 在历时三天的洽谈会落下帷幕后,声称收获有限的跨国采购商并不是少数,还有些企业干脆私下表示出失望的情绪。显然,中国的供应商即便在跨国公司们如火的热情下也无法掩饰自己的缺陷。 “要适应跨国巨头们的商业游戏规则,中国本土供应商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家乐福公司的一位采购经理望着成堆的样品和数百张不合格的申请表意味深长地说道。 国际化经验是一种资本 “这是这两天来收集的资料。”伊莱克斯的集团采购部主管孙文静指着身边满满两袋资料说,“原先约了50多家供应商见面,但却来了140多家供应商,这还只是一天的量,根本就忙不过来。” 伊莱克斯并不是最“火”的采购商,沃尔玛才是本次洽谈会最受追捧的明星,但同时也是最“严酷”的一个Buyer。沃尔玛可以同时容纳12组人员进行洽谈的洽谈室是所有厂商中最大的,但也往往是最清静的。因为这里的上座率几乎从来没有到过一半,甚至经常几个小时才进去一两个洽谈对象。以至于那些几乎像是排队等待“签证”一样的供应商们,在看到有人进入洽谈室时,都会羡慕得议论纷纷。 据介绍,要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需经过以下几个环节:会议开始之前,采购商们会将各自的采购意向在网上张榜公布,供应商登录到网上填写资料;进行初试,高达2/3的供应商被淘汰;剩下的1/3中,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这又要刷下一大批“含水分的供应商”,最后只剩下1/10符合要求。而这1/10当中,未来可以作为长期合作对象的,可能只有1~2家。沃尔玛的“严酷”可见一斑。 来自福建省莆田市的集友艺术画框有限公司的刘国泰,为了这次大会,可谓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作为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刘国泰非常在意的是他卖出产品后货款能不能及时收回,他的现金流能不能转动起来。理由很简单,企业里1000多名工人的工资、公司的运营都需要快速流动的现金支撑。 国内很多大卖场、连锁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月的销售不可能当月结清。一般要滞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且根据地区的不同时间还可能会更长。这样,对于供应商来说,这3个月的销售他是拿不到一分钱的。 而如果进入了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环节,刘国泰就不会天天担心回款问题了。“与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做生意,价钱可能低点,但是周转快。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你可不知道现金有多么重要。”刘国泰表示,这次来上海,是下定决心在国际采购上搞出点名堂才会回去。 第一天,刘国泰派了三四个业务员进场,开始按地区和各方的采购商见面,了解情况。首先和这里所有的采购商都见个面,挂上号,以了解各方不同的游戏规则和要求。第二天,经过挑选后,再重点了解一些对他们而言综合情况相对较好的采购商,这时是由刘国泰的助理出面,因为她对各方面的情况会了解得比其他人多一点,也能有进一步的决策权。第三天,刘国泰亲自过来了,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沃尔玛,因为从这两天收集的信息来看,和沃尔玛谈成的可能性最高,所以刘国泰想集中精力。“只要能和一家有比较好的接触,目的就达到了。”刘国泰说。 对很多像刘国泰这样的供应商来说,也许不能奢求与跨国巨头们一开始就签订很大的合同,但是,经过第一回的合作之后,他们相信肯定会有第二回、第三回的合作。 很多中国厂商参与跨国采购的最初冲动,可能是实现“赚取外汇的梦想”,但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借助这张“网”,可以以战略伙伴的身份与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将企业资源和影响力扩展至全球,这可能是更长远的打算。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笔跨国生意是否赚钱,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对这一点,刘国泰有很深的感受,他的优势就在于曾有过国际贸易的经验。他的公司在5年前和一家美国公司开始了跨国贸易,由于对方的采购量不是很大,因此刘从中获取的利润也不算丰厚。但刘国泰认为,其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第一手的跨国贸易经验。 ----这个经验也许是其最大的资本。当刘国泰离开会场的时候,他几乎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成功的机率很高,我想是90%。”走出两步后他又补上一句:“也许是95%呢。” ----据介绍,一般而言,沃尔玛挑选商品的时候,会有一个市场方面的调查:什么样的产品销路好,利润高。然后用这个标准到供应商那里进行挑选,挑中的产品还需要经过他们专家进行审核。之后才可能签一个合约,这还只是小批量产品的试用合约,以此来验证他们的市场调查数据是否和实际相吻合,再做相应的调整。 因此,最终能谈成多少金额,双方能合作多长时间,谁都没法预料。8月8日,当记者再打电话给刘国泰询问进展情况时,刘国泰告诉记者,从会展到现在快2个星期了,双方依然在接触和谈判中,而且估计这个过程还会非常漫长。“他们一定会到我们这里来验厂,考察工人的福利、卫生和机器设备等各个方面,同时对于产品的款式、价格、数量等还要慢慢地谈。”刘国泰说。 这个过程对企业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严谨的办事方式,可以优化我们的流程,提升管理。”刘国泰说,“其实双方都是受益者。” 玻璃门槛就在细节之中 参加本次展会的供应商中,多数是提着各种玩具、衣服、小配件、电子原件等的中小企业,“中国制造”似乎更多的还停留在低成本、低科技含量的水平上,产品的同质化很严重,最后比较的只能是质量管理水平和国际化的经验。而在这方面可以让跨国采购商们满意的企业实在不多。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快速消费品的采购主要是跨国零售商。对于这些大卖场而言,三、五千种商品中短缺一、两件商品,并不会构成太大的麻烦。因此,供应商在进入它们的采购圈子时可能很难,但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要求则会松一点。所以,其对供应商的考察主要在前期。 而工业品的采购则相反,每一项采购都涉及一个加工的环节。比如一辆汽车的几千个零件中,只要有一个短缺或者有质量问题,汽车就不能下线。哪怕只是少一个螺丝,价值几十万的汽车就无法销售。所以,工业品的采购商更会处处在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供应商,合作过程中的每时每刻都在考察供应商。 这种“后期的严格”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在会场上,另一个展区——工业品区相对没有消费品区热闹。这里虽然集中着杜邦、通用汽车等国际大腕,但门前的稀稀落落同对面的消费品展区相比就显得有点冷清。显然,中国供应商中有技术、管理好的企业还是太少了。 ----章军是来自深圳的电子元件供应商,一直负责和相关的跨国公司洽谈采购业务。他介绍说,对工业品而言,挑选供应商可以用“严酷”来形容。事前同样会经过类似消费品的网上筛选、预约登记等,但各种现场资料很少能当场就认真看过,回去后这一道清理工作可能还要持续1~2个星期,再从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供应商。 这还没有完,其后还有价格水平、价格历史、收货质量水平、质量稽核水平、客户投诉/退货水平、交货准时度、交货数量准确性、运输方式遵守度、运输日期确认的准时度等等诸多专业指标的考察,很多时候还会对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进行评估,因为他们有理由相信,这也会对能否长期、稳定、准确地提供要求的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国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也是跨国公司考察的重点之一,比如企业的用工情况、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等等。相比以往国内的客户,跨国采购商似乎特别关注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比如工厂是否雇佣了低于当地法定最低工作年龄的工人;工厂管理层有没有明确的意愿去改善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工厂是否有意地违反当地和国家的环保法规等等。 最后,采购商终于来实地验厂了。这个时候,他们会首先看工人而不是设备、场地;他们甚至会要求看工人的身份证,亲自与工人谈一些制作流程、制作技术问题。他们还要检察企业是否替员工缴齐了养老保险;生产线是否先进;消防设施是不是齐全;车间过道够不够宽敞;有没有工人饮水处;食堂环境如何;厕所是不是干净等等。 跨国采购商似乎特别注重细节,他们认为许多外在细节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品质,甚至本身就是产品品质的一部分。“尤其是厕所,厕所不好,我们就认为管理有问题。”一位跨国采购经理说。 要攀上全球供应链首先要从工厂卫生间的清洁做起,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笑话。实际上,每年绊倒在这种玻璃门槛上的中国企业比跨过去的企业要多得多。 来源:IT经理世界 曹东 郭开森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