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信 息 化 >> 正文
用友NC总分析师唐肖鲁:集中管理——集团企业的管理模式与IT部署           ★★★ 【字体:
用友NC总分析师唐肖鲁:集中管理——集团企业的管理模式与IT部署

作者:佚名     人气:28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我今天谈的题目是集中管理。也就是说,如何借助于我们的手段,或者是信息化的技术去建立我们集团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这份资料是今年世界500强的数据。下面一组数据是中国石化,是国内在世界500强里面排名最靠前的。同时也有它的同行。第一组数据是整个去年的年收入额。是222.8亿多美元,中国石化是55亿多美元。第二组数据是他们全年的利润。相当于中国石化的1/2。第三组数据很体现了中国的特色。这两个企业的员工人数,是在世界500强里面的一个数据。在我们钢铁行业,同样也有一个数据。而且我们国家现在钢铁企业员工的人均生产钢量是接近200吨。而日本、韩国是500、600吨。这样的话就出现了劳动效率差异。这里面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化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迎头赶上这些世界的先进企业,如果提高我们的效率和效益。第二个方面,如何借助我们IT技术或者是信息化的技术去打造强势的集团管理模式。第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用友公司的产品。
    我们国内集团企业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我们做了一个抽象总结。基本上包括这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们的集团企业对于自己的成员单位、分子机构监管力度不足。这是可能是目前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对自己成员单位和分子机构的监管不够。做的比较好的是实时监控。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都喜欢麦当劳,麦当劳在全球有很多的企业。而麦当劳的集团总部可以实时监控到全球各地的业务。还有一个是周期性的考察评价。第二个方面是资源管理的松散。这也是我们目前国内集团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很多大型企业喜欢GE的模式,而GE的管理模式,它在整个全集团范围内,资金每天的收入是十个亿,而他们每天下午五点钟的时候,整个集团的十个亿美金收入,统一汇集到总帐户。第三个方面就是预算管理的困难。我们预算编制的周期很长。我见过很多大型企业从年底开始做预算,批复下来已经到了年来的第一季度末。而执行过程当中的监控很难做到。第四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信息不对称。机构和下属之间是纵横整合。具体到我们的制造业,还有一个问题,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甚至是生产模式的多元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在这里想借用麦肯锡资深董事的一句话,“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相比一个最大的差异,或者是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实现了集中管理”。我非常赞同这句话。
    从集团企业整个管理目标来看,是什么?很多人会谈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高。我认为都对。但是还不够全面。而作为集团管理最高层来说,核心核心的目标是确保集团战略的有效实行。而为了确保集团战略的有效执行,它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协同增效。如何协调全集团各成员单位,各个分子机构之间他们整个业务、整个业务关系,而使全集团共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第二是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专业的培训、成功经验的推广。
    第二个方面是共享资源。资金的共享、人力资源的共享。
    第三个方面是拓展整个经营和业务领域,包括业务的终身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同时也包括了像兼并、收购一些其他的企业进行一些弥补。
    第四个方面,集团可以进行非现场监控。这就要求整个的执行过程必须可视化,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到非现场监控。就是执行过程如何做到可视化。还有一个是进一步的控制运行风险。或者说能够对自己的运营风险进行管控。

    第五个方面,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整个企业统一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实力。
    我想作为一个大型的集团企业,要想确保自己的战略有效的执行,管理的重点就是这五个方面。而如果要想这五个方面进一步的做好,我认为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一种管理模式,去进一步实现这个管理的战略和策略。这种管理模式,就是集中管理。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而通过集中管理的管理模式去打造一个强势的集团管理的模式。
    前面各位专家都谈到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过程,一些重点内容。结合中国企业的特色,结合中国的环境。而中国企业的特色是,在信息化道路上西方发达国家是完成了工业化以后,进入后工业时代,也就是信息时代。而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道路。所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认为这是中国信息化的一个特色。由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这一特色,所决定了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核心任务是不一致的。我认为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就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的标准化。一定是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过程。因为中国的企业在飞速的发展。很多企业,是出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石化是我们国内最大的企业,而它在世界500强当中与同行业相比差距有多大。在进一步就是提高我们的管理效力,放大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去实现我们组织的扁平化,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就是所谓的“阳光管理”。也就是各项管理的透明化。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做到,我们通过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并进一步提供出量化的建议和方案。去支持我们的管理决策。我想,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任务很繁重。包括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基于对中国大型企业的分析和理解。用友公司从1997年开始做技术准备,到现在研发出了一套产品。面向大中型集团企业应用的产品。叫做NC。这个核心思想就是“协同商务、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是强调管理模式。而协同商务,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而不是传统从某一个单一企业的角度,而是打造一个协调一致的供应链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也就是说,构成一个以核心企业为主的,连接它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共同为自己客户服务的这样一个协调供应链。这是这个产品的总体应用架构。这是面向制造业的一个模型。因为它的基础模型是面向大型制造业做的。第一层是面向企业的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我们叫做计划、预算层。通过我们全面的计划预算系统,这里面包括的几个模块。去把我们整个企业的目标详细的展现出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详细描绘出来。在企业计划的指导下,核心的业务运作层,就是产、供、销。这里面包括了产品分销、生产制造和管理。对于供应链来说就是怎么协同整个物流的协调一致。而企业在整个的业务运作过程当中,消耗的三大资源:人、财、物是基础。所以第三层就是资源管理层。第四层,企业运作管理过程中进一步的抽象,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控制是整个业务管理的核心。也包括了财务会计。整个系统的运作搭建在了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就体现了我们基础架构。
    第一层,是一个技术标准。第二个层次是我们的核心组件层。第三层是数据总线。第四控制总线。其实各类系统设备已经存在,而到生产管理当中,如何和各类设备直接衔接起来。通过企业门户,真正把各种应用集合起来。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产品帮助集团企业首先打造一个集中管理平台。所谓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首先就是建立起一个企业的统一应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种业务在上面跑,同时结合数据把后面的数据整合起来。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几个典型的案例。第一个中远集团。中远集团学习GE的模式。通过实施整个NC的集中管理解决方案以后,这是所取得的效果。每年减少银行贷款20个亿,增加利息收入5000万。资金周转率提高。第二个是中国网通集团,我们首先做了中国网通的预算管理,从各个省开始,包括网上采购系统。现在这个系统因为时间长期,把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这一块做完了,还有在预算执行和统一分析考核这一块没有做。第三是海洋石油总公司。这是从1998年就开始了。是第一个用户。主要是解决财务问题和报表。最后一个案例是邢钢。是这个模型的完整应用。到今年的9月1号零点全面应用。9个工厂统一一体化开采。一直到整个生产现场管理,M3和M4之间的衔接。也就是说,和各类设备的接口,一直到每日动态成本,它的成本中心分各级。就是每一级都可控。这是钢铁协会的主任,说邢钢选用了国产的ERP,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给我了一个惊喜。作为商业化的软件公司来说,如果是自主产权的产品,基本上在客户那个地方只有一个套件。
    谢谢大家!  
赛迪网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