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
|
|||||
企业危机管理 | |||||
作者:佚名 人气:40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危机观念;不仅要有危机管理意识,更要掌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还要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从而在其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能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机会。
![]() 在对公司的操作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时,按照一定的框架来进行评估能够保证评估尽可能全面。例如,制造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风险来源的五个方向来着手分析:人(员工、供应商、顾客等利益悠关者)、机(机器设备及厂房等)、料(原材料)、法(工艺流程与方法)、环(各环节的衔接与沟通)。 (二)对风险进行评估 一旦一个企业处理已确认风险的能力有限,或者风险来源数量很多以致于企业穷于同时应付,那么管理者就需要建立一个优先的处理序列。这要求管理者首先必须对所有的操作性风险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基本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危机情境出现的可能性; 2、危机情境对企业的影响大小或规模:从对每项已确认风险的管理成功或失败而造成的得失结果角度来其考虑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这样做时,我们需要把问题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面,即管理成功和管理失败各自会产生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将某项风险的可能性评估得分与严重性评估得分相乘,把该风险的重要性加以量化。除此之外管理者在制定整个风险管理的战略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评估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并可根据其难易程度进行排序。 4、管理风险需要什么:即确定管理每项风险可能需要耗费的资源和时间,这样会产生一组以管理能力和所需资源为基础的新的排序。 5、风险是否可控制或可预测 然而仅仅是将各项风险的重要性加以评估后进行排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建立一个风险的优先处理序列,同时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成本及收益加以分析,最终为不同的风险选用最适当的处理方法。 (三)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财务对策 1、风险控制对策: 风险控制对策是指处置风险和避免或减少损失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主要包括回避风险、预防损失、减少损失、分离风险单位等,一般在损失发生前实施。 回避风险是指直接避开导致风险的事项和活动,以消除可能发生的损失。预防损失是指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是指减少损失发生的程度。分离风险单位包括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分割风险单位和复制风险单位。分割风险单位是将面临损失的单一的风险单位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单位,并且每一个风险都应投入使用。摩天大楼中的隔离层和舰船上的水密隔舱就是分割风险单位的最好实例。复制风险单位是指企业保存备用的资产或设备,只有在使用的资产或设备遭受损失后才会使用这些备用品。复制风险单位在企业风险控制中最广泛的使用实例就是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 2、风险财务对策: 风险财务对策是指在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方式和经济补偿手段。它主要包括自留风险和保险。 (1)自留风险是指面临风险的企业自行承担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做好相应的资金安排。它的特点是受损企业自行提供财务保障来弥补损失。自留风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现收现付:即将损失摊入当期营业费用,用当期收入来弥补。 非基金制的准备金:企业为弥补损失而专门设立会计帐户。 专用基金:企业每年专门提取一笔资金积累起来作为准备金。 (2)保险是指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并且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补偿被保险人所承担的特定损失。企业要在本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保险险种和保险费率。 (四)危机管理的准备 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资源的准备、机构的设置、系统的再设计和人员的培训。 在选定了风险控制方法之后,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的情况相应地分配企业的各项资源,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所需的资源主要有下列三项:预算、人员、反应能力。 在机构的设置方面,公司的高层领导必须参与制定风险方面的业务方针,必须赋予各部门经理以管理各自职责范围内风险的责任。员工则必须了解本公司有什么风险种类,并知道怎样管理其中一些风险。每一种主要风险必须有专人负责,此责任最终必须落到经理和员工身上。如果员工认为风险是由专家管理的事情,他们便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风险。许多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把管理公司风险的职责集中交给一个人--风险经理,但是风险经理并不为各风险担当职能责任,该责任仍然是落在部门经理和员工身上,风险经理所起的更多的是一个风险顾问的角色。另外作为非常设机构的危机管理委员会也是必须的,危机管理的总责任可以赋予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大的公司会要求几个人参与(风险经理或部门经理),使每一种风险都有自己的应急计划,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都必须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如果发生危机,谁接受谁的命令,谁又给谁下达命令就能一目了然。 企业应该根据风险控制方法的要求对企业的一些硬件设施和作业流程方法进行再设计,从而消除一些风险隐患和增加应变能力。在人员培训方面应该训练员工使之熟悉各项应急程序,保证员工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去完成危机处理的任务。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培训和演习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员工通过参与训练可以熟悉他们在危机中的任务和位置,通过演习可以使任务的互助和执行更为务实和实战。 二、危机的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 (一)危机的事中管理的三个问题及原则 危机的事中管理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反应策略。尤其是当出现:(A)信息不明和时间紧迫;(B)已确定某些物资和人员处于危机之中。这时管理者需要能够迅速地从常态下的行为与思维方式,换到寻求在非常态下如何应对危机的方法措施上来。在许多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信息来确认目前是否处于非正常情况,同时还需要时间进行调整应对危机,因此管理者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必须不断地考虑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我/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时间? 我/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信息? 我/我们如何降低损失? 在危机的事中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在面临巨大的压力下迅速做出大量的决策,由于资源的限制,这些决策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权衡与取舍,这些权衡与取舍对于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甚至道德原则都会提出极大的挑战。管理者要有效的做出决策,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去迅速的掌握正在发生的危机的实际情况,并迅速的进行评估。 这时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会对管理者在形势激化时保持更冷静、更成熟的反应,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有所帮助: 迅速判断危机的主要影响利益方,如人、财、物、责任等。 始终把对人的影响放在首位考虑。 简单的评估方法:从事情的严重性、紧迫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三个角度对危机中需要处理的各项事宜进行评估。 迅速的决断与行动。 在危机仍在发展中时,始终掌握一定的备用资源,并努力设法增加备用资源。 (二)危机的事中管理中的沟通 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如果身处危机中的管理者,对于危机将涉及的人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的话,这些利益相关者就无法评估危机及其影响,也就无法作出正确有效的反应。利益相关者的恐慌和过激的反应会加大危机管理的难度,甚至会加大危机的影响面和破坏力。危机沟通主要分为两种--内部的(企业内)和外部的。企业所面临的不同危机所影响的波及范围是各不相同的(见图2),一般而言,企业在投入与转换过程中的风险所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小,而输出(产品和服务)使用风险的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广。危机的影响范围越广,外部沟通就越发地重要。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