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
|
|||||
斯普伦格:走向毁灭的管理 | |||||
作者:佚名 人气:23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欧洲首席管理大师/莱恩哈德-斯普伦格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出现问题了呢?或者说,我们怎样“测量”问题的严重性呢?听到“测量”一词,读企业管理的人都会眼睛一亮:“我们就是从测量、计算开始学起的!”有一句格言说:“不是所有已经测量过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不是所有可以测量的东西,都已经被测量过了。” 很多不可比较的东西被我们用数字作了比较。有时我会想,所有的企管科学的理性会因为“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要命的问题而毁于一旦。 发明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测量;定义一种标准,通过它我们可以比较。用一句比较贴切的话说就是“可以测量的事物,也是可以管理的”。所以,很多东西都有了一个测量标准:行业内部氛围,顾客满意度……如果不能测量,至少可以询问、评价和判断。 “个性只是炉渣而已” 越来越多的热门开始把管理比喻成“工具箱”。想一想吧,我们的工具箱里通常都会有什么?不外乎锤子、尺子、钳子和折尺等,我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来测量、雕琢我们的员工。我们可以看到用这些东西做出来的“最终产品”的雏形:守秩序,会合作。 变革的规则已经被预先清楚地设定好了:与众不同的方面要做自我改变。由于这种管理方法简单易行,所以很多人乐于采用“工具式”的管理策略。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隔离个体的“过分”要求,事实上这种“隔离”不是简单的“放弃”,而是“剥离”。这种工具式的管理方式是领导层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它剥夺了管理阶层和员工面对面联系和交流的机会。所以,这些弱势的管理层呼吁一个又一个的新系统和新工具。谁能提供这样的东西,谁就得到认同。 一般来讲,这里有一箱子的管理工具:绩效评估、人事发展计划、ISO标准化体系,360o回馈、目标管理等,你只要随便挑一个就行了。 康德告诉人们,人类是扭曲的木头做的,不能被拉直。然而,许多管理人还是喜欢用藤条来管理,他们会用诸如工时控制、简报制度、奖励机制等手段,再加上道德层面上的“顾客至上”、“公司愿景”和“工作使命”等口号,来阻止员工逃离他们的岗位。他们还制订其他的规定来限制员工的工作量,抹煞员工的创造性和个体的特殊性,而这些,恰恰正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 工具式管理不仅影响未来,也能改变现在。它不但能让人远离事实,还能自己创造出一个“事实”。它把员工的注意力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市场情况、竞争局势和顾客需求上引开,转移到公司内部营造的虚拟世界中。工具式管理的代表就是组织,它们能让员工不相信自己,却信任组织。 借助于这些工具式管理方式,它让人成为一种产品——大量生产的一致化产品,并且是已经预先设定的产品。然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失去了创新和改革,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个体所能带来的一切。或许,管理阶层只不过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经意地造成了这种伤害。 认识-理解-转变,一整套的工具式管理制度能使人们变成小孩,最终使他们失去个性,也许这是事先不曾想到的。这样的管理只能生产出无害的人,人们的梦想从“工人”变成“尺寸”,在这个“理性”的熔炉里,他们熔化了所有的对立面,个性只是炉渣而已。 个性化自救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公布一份“美国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的问卷调查报告。在报告中你会发现,像西北航空、德勤、思科这样的一些企业经常排在20名以后。其实,比排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在这些公司工作呢? 一个在普通公司工作的员工的回答是最好的诠释:“在这里我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领导重视我的个人感受和需求。” 由此我们看出了一个新趋势,那就是:做自己的主宰!这股风潮已经酝酿了好多年,只是在最近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才喷发出来。在西方社会,这似乎已经是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了。行动、努力、追求、奋斗——换句话说,金钱、工作、爱和权利,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人们追求个性生活的基本要素而已,并非最终目的。 新趋势的出现有他们自身的历史原因。二战以后,西欧掀起了一股“个人化”的浪潮,个体的自主性逐渐成为欧洲现代社会的表征。虽然人们还必须受到民主制度和限制,但跟以前相比,人们已经有了更大的自由行动的主宰。当旧时代的信念被打破之后,当组织制度的功能受到怀疑时,人们就只能靠自己了。他们只能自救,不断地强化自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旧秩序崩溃以后造成的不安和混乱。 IT时代周刊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