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管理趋势 >> 正文 |
|
|||||
花旗的野心 | |||||
作者:张亮 人气:24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花旗银行的新举措昭示,外资银行们并非如人们一度认为的那样“水土不服”,它们已经精明地将业务范围聚焦于高利润、低风险的高端客户身上 一阵急促的鼓点过后,瘦高的鲍威廉(Robert Willumstad)走上前台。身为全球最大金融公司花旗集团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鲍威廉以其谦逊的作风和高超的管理技巧而闻名华尔街。 “中国是花旗集团的战略重点国家。早在102年前,花旗就来到了中国”,鲍威廉如传闻中一般轻声细语,“100年后,我还会来这里看看的。” “100年后”鲍威廉再次造访时,将会看到什么呢? 或许并不会像几年前人们所预料的:以花旗集团为首的外资银行巨头们将中国市场瓜分,中国本土银行彻底沦陷。 此番来到北京,鲍威廉的主要工作是为宣告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开展个人业务:花旗财富管理(CitiGold)。对于见惯华尔街大世面的他而言,这似乎是件乏味之事,但花旗集团显然并不这么想——今年2月初,花旗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普林斯(Chuck Prince)专程前往上海推广花旗与浦发银行合作的双币种信用卡(详见本刊2004年3月号《一张信用卡的诞生》)。 公司的一、二把手先后造访,不仅体现了花旗对中国市场重视异常,也进一步揭开了它在中国的战略:信用卡和个人理财业务,正是花旗集团扩展高端客户业务的“杀手级应用”。 发布会上,花旗银行中国区个人银行业务部总经理王洁凤坦然承认:“所有市场上,外资银行都最多只能占有30%至40%的份额。”——最有价值的高端客户只占全部人口的20%。 4月起,只要在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存款10万美元,就可以享受其贵宾级理财服务。而对月均存款总额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花旗将每月收取6美元或者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收费并不是盈利策略,而是市场细分策略”,王洁凤如是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穿越长安街,与花旗银行北京分行所在的光华长安大厦一条马路之隔的中粮广场内,座落着汇丰银行北京分行,其个人外汇业务“卓越理财”已经开展两年,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汇丰的开户门槛为5万美金。 自2001年外资银行试水中国市场以来,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191家营业性机构,当时国内银行普遍将此视为“狼来了”,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前两年并未取得惊人业绩。 2003年底时,在监管部门召开的一次在华外资银行负责人会议上,一位银监会官员不留情面地指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问题颇多:不良贷款率超过20%的外资银行有24家,超过90%的有7家;多数银行的专项准备金存在较大缺口;贷款集中度过高,法人治理结构不明,使其经营风险颇大,甚至存在违规经营问题。2003年9月底,中国银监会发布通告,处罚美联银行北京、上海两家代表处。 这一郁闷的开局被金融专家们喻为“水土不服”,而在人们的预期中,外资银行进入短暂的退缩期。一份欧盟的报告显示:2001年,外资银行在华贷款曾占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额的15%,但由于来自中国国内银行的激烈竞争,去年外资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已下降到7.4%;同期,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所占比例亦从2%下降到1.1% 而外资银行在华所设代表处则从2001年的214个减少到目前的211个。 真的如此吗?仍以企业贷款为业务核心的中国多数银行没有理由太过乐观:在中国此轮投资热中,虽有部分外资银行承担了埋单者的苦差,但对于深谙银行业务的它们,立即掉头十分容易:在对服务水准要求更为严格的高端客户领域,中国本土银行并无优势。 据悉,花旗银行在上海的两家分行,已经分别拥有10000名高端用户。可资比较的是,在北京市工商银行的一次会议上,该行自称拥有3000万名客户——对于总人口不足2000万的北京市场,这是花旗银行永远不会奢望的一个数字。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