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管理趋势 >> 正文 |
|
|||||
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参考 | |||||
作者:erpkm.or… 人气:41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基本概念和意义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一位。全国人大今年3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又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张。今后我国应该进一步明确电子政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和家庭上网工程的发展,"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应当被看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基本策略。 当今新经济时代提倡建立学习型的企业,城市要建立学习型的城市,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搞好电子政务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工作信息话重要的技术保障条件,是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快捷的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多数地区政府机关无论是在理念上、管理方式上还是运作手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交叉、推诿扯皮、官僚主义、流程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容易导致导致脱离群众,脱离企业,最终的结果就是阻碍整个城市的发展。 什么是电子政务?实施电子政务的社会价值在于该管理模式将为各级政府机关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工作环境,使政府与企业与人民保持直接联系和信息沟通,真正成为受拥护的政务团队。简而言之,电子政务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保障职能。 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的"龙头"。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的重点应该是先实现以电子政务带动城市信息化。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电子政务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电子政务的实现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利工具。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是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这两项职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强调管理,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当然,就政府工作的实质来说,推行政令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为人民服务,但二者在内容、手段、方式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要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使者。长期以来,政府的政令传递速度慢,决策与执行脱节,现实中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馈回来,造成应变能力差。电子政务通过网络传递,增强了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 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作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可以避免外界的误会和增进与群众相互间的理解。电子政务可以对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人情高于原则等弊端,促进政务公平和廉政建设。 电子政务的实施降低了各项综合费用的开支。传统的政府管理,大多以开会研究、逐级下达、层层上报为主要工作方式,耗费了大量行政经费。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通过电子政务可以积累大量信息,经过筛选、分类、整理和归纳,使之成为政府工作的参考依据。同时,经过整合的信息,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便于企业和社会利用,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准入情况,增强政策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对于一个政府部门来说,开展电子政务需要在互联网上做好四件事。一是政务公开和信息发布。职能、法规、程序、时限等,凡是要行使的一切职责,包括处罚原则,必须彻底公开。同时,政务信息应每天发布、更新,凡是没公开的就不能实施,不能想办就办或者想不办就不办。二是网上办公。在网上开展审批、申报备案、年检、注册和无纸化办公。三是网上监管。建立投诉举报机制,查处打击违法行为,建立信誉查询系统。四是与其他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实现网上数据库资源共享。 依据国家今年的17号文件精神,要加强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副省级以下的政府部门的政务都要求公开(保密和文件信息除外)。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防止新一轮重复建设。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和行业应用集合起来,一个政府部门无论是从职能上,还是编制、体制、机制上,都不可能养一支专门的队伍来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以开放的思维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政府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就行了。而大量的技术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则应通过招标等方式,外包给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公司去干。只有这样,才能经济、高效地把电子政务开展起来。 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到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1999年5月,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截止到2001年1月底,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多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最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二,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例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了网上办公平台--红盾315网站(www.hd315.gov.cn),开办了网上专项审批、网上注册与年检、网上经营者身份及经营行为合法性认证、经营性网站备案核准、域名备案登记等业务。2001年6月1日,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2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电子口岸"(www.chinaport.gov.cn)在全国各口岸推广实施。"中国电子口岸"将上述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执法和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也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相关手续。 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很多国内大、中、小公司主要IT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软件企业也脱颖而出。例如北京海淀园"数字园区"的技术开发单位、"书生电子银行公文系统"等开发单位都是这类企业。电子政务成为当前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因此,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要从国情出发,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 [2] [3] 下一页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