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发展 >> 正文
柳传志人事战略:二十年驭人成就柳氏联想           ★★★ 【字体:
柳传志人事战略:二十年驭人成就柳氏联想

作者:陈斌     人气:34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在外人眼里,或者在媒体的报道中,柳传志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温和”和“儒雅”,极具亲和力。但在“人事战略”的安排上,柳传志从来都是“心计很深”,甚至有些“冷酷无情”。

  ——先是拿下科学家倪光南,借倪光南脑中的知识积累了第一桶金,孕育出了“少年联想”:柳传志三顾茅庐,为倪开设“特区”,将倪送上“神坛”。倪光南的“智慧”变成“联想汉卡”和“联想微机”,终于因为技术投资和柳传志意见相左而交恶,最后状告柳传志不成,被柳“扫地出门”。股份和身份尽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接着南下香港搞定商人吕谭平,运用吕谭平的资源和人脉为联想的长远发展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不再带着镣铐跳舞,使得联想进入“快速发育期”。柳传志熟悉内地市场开拓,吕谭平擅长国际市场运作,柳传志和吕谭平一拍即合。柳传志有钱,吕谭平有力,瞎子背瘸子,联想做大。这时候,吕谭平管理能力跟不上,将香港联想拉入深渊,终被“不念旧好、只顾眼前”的柳传志“钞票换兵权”,请出联想。

  ——然后催生出孙宏斌、杨元庆和郭为这几个“娃娃少帅”,靠着这几个“娃娃少帅”敢打敢拼的劲头,联想一跃成为中国的标杆性企业,柳传志也成为令人尊敬的“教父级企业家”。 “恶劣的环境下,搭建一个温室,让幼苗无所顾忌地成长。成长过程中,适合我的留下,不适合的扔掉。”短短两年,一批20多岁的年轻人就这样被柳传志“拔”到重要的管理岗位上接受锻炼和考验,孙宏斌试图“越位”成“诸侯”,柳传志“挽救未果”,毫不留情地将他“投入大狱”。杨元庆、郭为“言听计从”,终于“硕果累累”,被柳传志扶上战马。只不过,马缰仍然紧握在柳传志手中……

    柳传志没资格见前IBM高管

  当然,支撑“商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就是“人事战略”上的成功,“人事战略”的成功就少不了“与人斗争”。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23分,柳传志宣布: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不管最终的结果是一场传奇还是一场闹剧,就目前的事态来看,柳传志走到今天这一步,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20年前的柳传志,何曾敢想到今天?

  “大概那个时候你还没有资格见到我。”1984年到过中国,曾为IBM全美第三把手这样说过柳传志;联想创业初期,柳传志代表香港导远公司第一次参加IBM的代理会,柳传志孤零零地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没有得到任何说话的机会;三年前IBM主动上门“投怀送抱”,今天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被联想收购,IBM的全球高级副总裁沦为柳传志的下属。

  20年的时间,不可思议的背后,可以说都是柳传志“商业战略”和“人事战略”拿捏到位的结果。在商业策略方面,柳传志的思想总能比别人“快半拍”。比如,他能够提前走出研究室,将研究成果和市场对接;为了试探性的国际化,创造联想生存的最佳环境,在中国市场体制还不健全的时候,他率先在香港成立公司;香港联想上市又使得柳传志比同行业的国内企业抢先一步掌握了在时旧系闹鞫ǎ蠛凸诙允值木嗬耄坏绷痉⑾止衅笠悼汲鱿指闹频拿缤分螅钌狭烁闹频牡谝话喑担昝赖亟饩隽瞬ㄎ侍猓蛔詈笥衷贗BM急于出售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时候,借助收购完成“大联想”的布局。所以,柳传志商业战略上比别人“快半拍”的战术运用的非常成功。当然,支撑“商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就是“人事战略”上的成功,“人事战略”的成功就少不了“与人斗争”。柳传志有个著名的战略思想: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其核心,就是人事战略的巧妙布局。柳传志的“与人斗争”,其实不是低层次的“尔虞我诈”,而是为了实现“大联想”在“人事战略”方面独特的“政治安排”。在外人眼里,或者在媒体的报道中,柳传志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温和”和“儒雅”,极具亲和力。但在“人事战略”的安排上,柳传志从来都是“心计很深”,甚至有些“冷酷无情”。所以,当柳传志宣布“联想集团新的董事局主席将由杨元庆先生出任,新的CEO将由Stephen M。Ward。Jr。先生出任”的那一刻,杨元庆完成了一个阶段的使命,进入了“学徒期”。而Stephen M。Ward。Jr。这位已经在IBM工作了26年的职业经理人,也许只不过在此时扮演一个“过渡者”的角色。3年之后,当联想已经完全整合了IBM PC业务的人员、渠道、品牌、客户之后,当联想在奥运会上作为著名国际品牌出现的时候,Stephen M。Ward。Jr。的使命可能就完成了。

  联想20年,所有关键性的人物,在柳传志“大联想”的布局当中,每个人的命运莫不如是,这好像就是他们难以逃避的宿命……

倪光南VS柳传志 一场恩怨情仇的故事
  柳传志设“特区”,倪光南“入瓮”

  柳传志甚至在公司宣称:“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绩。” 1984年11月1日,联想集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柳传志他们决定在计算机西文汉化的方向上寻找突破。这个方向一确立,作为领导层的柳传志、王树和和张祖祥不约而同地想到他们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同事,也是这个领域最有权威的专家倪光南。于是,他们向倪光南表达了希望他加入公司的想法。

  倪光南最希望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人民服务”,如果加入柳传志他们的计算所公司,可以帮他实现这个愿望,他求之不得。但是,1984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清高”和“孤傲”在倪光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要他倪光南加入公司可以,但是要满足他的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三个条件的浅层次含义是:“我要一心一意搞科研。”深层次含义是:“我是独立的,我的技术你们可以用,但我本人不受你们的控制!”柳传志他们本来看中的就是倪光南的技术,对于倪光南的要求,他们无条件的支持!

  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是王树和,柳传志和张祖祥是副总经理。到了1986年,王树和离开公司当上了所长助理,柳传志升任为总经理。为了让倪光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将“心”留在公司,柳传志为倪光南单独开设了一个“特区”:倪光南可以不参与公司的事务性工作,可以拒绝参加任何他不想参加的会,公司的纪律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柳传志甚至在公司宣称:“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绩。”不管谁和倪光南产生矛盾,柳传志的答复是:“只要你和老倪发生矛盾,无论什么理由,都是你的不是。”虽然,倪光南将“不接受采访”作为加入公司的一个条件,但是,每任公关部总经理上任,柳传志定的基调都是“宣传好倪光南”。科学院奖给柳传志一套房子,柳传志也让给了倪光南。

  当倪光南后来被柳传志“扫地出门”的时候,很多人说柳传志是“兔死狗烹”和“鸟尽弓藏”的小人。其实不然,柳传志对待倪光南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过河拆桥”。按照柳传志最初的理解,当他将倪光南请上“神坛”而获得了公司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之后,他应该想到,如果有一天公司不需要倪光南的技术了,他这个总经理该如何将倪光南请下“神坛”。柳传志最初的想法,一定要在请倪光南走下“神坛”之前给予他充分的物质财富,最初的高额工资和奖金,以及后来和柳传志一样多的股份说明了这一点。不过,柳传志没有想到的是,倪光南更在乎精神上的“认可”和“尊重”。

  老柳以退为进,老倪功败垂成

  直到这时候,倪光南才明白过来,柳传志没有玩“阴谋”,柳传志玩的是“阳谋”。 1994年5月3日,因为倪光南的司机违反规定,联想集团给倪光南重新换了一个司机。这么一件小事情,倪光南通过书信向柳传志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这让柳传志感到非常意外。收到信的当天晚上,柳传志马上回了一封信,他这样写道:“……我很了解你的脾气,你也知道我的脾气,结果是越陷越深,最后公司分裂,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然而,心高气傲的倪光南没有搭理柳传志,他认为柳传志开始变“软”了,柳传志会继续低着头站在他这一边。然而,倪光南想错了。此一时,彼一时,柳传志不是10年前的“小柳”,联想也不是10年前的计算所公司,对于联想公司来说,倪光南的价值更不能和10年前同日而语。

  1994年6月5日,关于倪光南在上海建立设计中心的事情,柳传志用便条的方式给倪光南的答复是:“不!”据倪光南回忆,这是“柳传志十年里面第一次向我说‘不’……”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一连串的“不”便开始了:柳传志撤换了原来的财务总监,虽然倪光南说“你要是这样做,我永远和你没完”;程控事业部改为子公司化为泡影,虽然倪光南说“我坚决和你干到底”;柳传志重新制定议事规则,集体讨论,最后总裁定,虽然倪光南说“应该董事长说了算,你这样做违反公司法”……

  倪光南突然发现自己在联想“彻底失语”,他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在联想的“话语权”,他开始向柳传志发难。倪光南直指柳传志在香港联想上市的时候玩了“阴谋”:北京联想借给导远公司的552.58万美元,实际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1.2亿资金。如果倪光南反映的情况属实,柳传志上断头台则是板上钉钉的事。柳传志和倪光南的关系全面恶化。

  导远公司借债持股虽然是柳传志一手策划,但整个过程的每个细节,柳传志无一不随时向中科院汇报,柳传志在取得中科院的支持之后,方才按部就班地实行自己的计划。因此,经过几年反反复复地调查,从中科院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国家监察部到国家审计署,最后到中国证监会,所有的调查都没有发现柳传志违法违纪的问题。直到这时候,倪光南才明白过来,柳传志没有玩“阴谋”,柳传志玩的是“阳谋”。面对倪光南的上告,柳传志由伤心转化成愤怒,他决定让倪光南出局。但是,倪光南的身上不仅没有“短板”,而且在历史上功勋显赫,联想汉卡和联想微机的研制开发对于联想集团的作用有目共睹、不容抹杀。所以,柳传志不可能将倪光南“一棍子打死”,他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这个策略很奏效,中科院决定“舍车保帅”。 1995年6月30日上午,联想集团董事会宣布解除倪光南总工和董事的职务。会议结束,柳传志和倪光南各自默默地离开现场。联想董事会的决定成了“民心所向”,没有在联想员工中间引起太大的“波澜”。与柳传志的“宽厚”和“仁义”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倪光南却“不念情谊”地步步紧逼,欲把柳传志送进监狱而后快。伴随柳传志一次次地被证明为“清白”,倪光南一次次被证明为“诬陷”,在这个过程当中,联想集团的业绩也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时候的倪光南有些“失道寡助”了。

  1999年9月2日,柳传志对倪光南进行了最后的一击:联想解聘倪光南,股份也被联想收回,500万元的“安慰奖”也给了倪光南的单位而非本人。大势已去,几天之后,倪光南在互联网上第一次承认了“自己负有重大责任”,希望“相对一笑泯旧怨”。但是,柳传志没有再给倪光南机会。倪光南完成了他在联想的光荣使命,默默地离开了联想。对于柳传志来说,倪柳一战,柳传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联想教父”,加上联想股份制的顺利完成,他终于成为联想真正的主人,从此在联想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吕谭平VS柳传志 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