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几年不见,3A能源公司发生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得到全面提升和规范,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里程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实现年销售额超3亿元,实在是令人振奋和敬佩!这次的3A能源公司之行,使我获益匪浅,我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3A能源公司定能成为中国电池工业的一匹黑马脱颖而出。 该公司领导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求新变革的胆识,已意识到3A能源公司要想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就必须把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摆在公司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上来科学研究和真抓实干,才能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之难题。这是一个浩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领导的决策与胆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逐步推进,最终方能实现3A能源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 二、阐述企业背景,明确未来定位 3A能源公司经过几年的艰难创业,奋力拼搏,终于取得长足发展。主营业务是锂电芯,已形成液态锂电芯4000万只/年产和聚合物锂电芯3000万只/年产的规模。今年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和认真抓好企业战略管理,初步制定了《3A能源公司电池发展战略规划》,以长远的眼光给企业未来发展进行明确的行业定位(用三年时间进入国内行业前三强,再用三至五年时间成为全球最优秀的锂电池供应商之一),是企业未来的行动指南,并每年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挥优势,克服困难,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当今能源产业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受到许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日益成为其工业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二次电池的市场需求量是33.4亿只,销售额为52.8亿美元,中国市场约占30%,锂电芯市场容量为12.5亿只,液态锂电约占11.3,聚合物电芯是1.2亿只,行业十强主要是三洋、索尼、东芝、三星、比亚迪等。 众所周知:发展战略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指导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指针。对企业来说,现在已是全面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实施发展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之态势日趋明显,企业要冲出突围,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就必须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前进的方向和灯塔。 三、分析行业态势,认清发展形势 1、液态锂电:日本锂电高品质、高价位,仍垄断笔记本电脑市场和国外手机电池原配市场。而比亚迪等国内锂电厂商电芯价格低,又能满足手机市场的基本技术要求,因而在手机价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及国际手机厂商生产基地大批向中国转移的情况下,日本锂电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下降明显。 2、聚合物锂电:市场需求增加迅速,目前真正实现大批量稳定供应市场的,是原来具有丰富液态锂电生产与研发经验积累的索尼、东芝两家,SDI、LG等韩国厂商正在追赶。中国聚合物锂电厂商中,目前深圳比亚迪、惠州TCL、东莞新能源、顺德精进能源和天津力神等公司也在奋起直追,其它国内有实力的液态锂电厂商因看好聚合物锂电的市场前景而纷纷进入。 3、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液态锂电芯全球十强是Sanyo、Sony、MBI、BYD、SDI、GSMT、ATB、LG Chem、Maxell、NEC,液态锂电芯厂商中,日本厂商主要有三洋、松下,国内厂家主要是比亚迪、邦凯等。聚合物锂电芯全球三强是日本的索尼、东芝,韩国三星,国内暂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公司,由于三星SDI供应中国市场量很小,暂不列为主要市场竞争对手。此外部分家电企业也加入电池行业。 四、把握现状评估,正确认识自我 1、研发技术能力分析 劣势分析: (1)研发人员对VE(价值)工程、统计技术、FMEA、SPC等知识的应用能力欠缺。 (2)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新动态、新趋势的力度较弱。 (3)工程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制程能力过弱。 (4)科研成果转化进展较为迟缓,产业化程度不高。 (5)行业的超前技术、核心技术、应用技术和基础技术研究力量不够。 (6)电池技术的储备能力不强,与世界一流电池企业的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7)新产品开发项目结束后缺乏对项目得失的评估和总结,新的项目负责人在承接新项目时无法从以往的产品开发项目中获取经验和教训的指导,增加了产品开发的风险。 (8)研发部门在新产品开发初期对产品配方、工艺流程和设备准备等一些生产因素考虑不足,导致许多生产、质量方面的问题在投入批量生产时才被发现。 优势分析: (1)已有明确的技术追赶目标(即以索尼、三洋、比亚迪等为标杆)。 (2)初步组建了一支以博士军团为首的科研队伍。 (3)在电池研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超薄型电池的开发利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4)在电化学方面有新的突破,性能指标得到强力提升。 2、产品质量水平分析 (1) 品质意识不强,在运作层面上来看还是较低,主要表现在执行的有效 性和效率方面差。(2)未有全面的品质战略和长远目标,现有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3)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未充分导入;如品质圈活动、6西格码管理、工序能力指数(Cpk)和SPC等管理工具在工厂未能有效运用。 (4)未进行质量成本的系统统计与分析。 (5)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与主要竞争对手尚有一定差距。 3、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1)大客户(如手机、DVD和笔记本电脑等厂商)的营销能力较弱。 (2)海外市场的营销策略及销售目标不够明确,成效不够明显。 (3)针对竞争对手,没有系统全面的市场竞争策略。 4、人力资源分析: 优势分析: (1)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收到成效,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2)拥有一支以博士为主的研发团队,技术开发能力较好,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3)建立以业绩导向为主的奖励机制,并对有突出贡献人员实行重奖。 (4)为吸纳高素质人才加盟公司,实行了特殊政策。 劣势分析: (1)人员招聘之薪酬的确定没与市场价位接轨,没做充分的市场薪酬调查,最终导致某些职位薪酬或高于市场价位或低于市场价位,这不利于人才的吸收和稳定。 (2)未引入内部竞争及淘汰机制,干部轮岗、转岗缺乏制度保证。 (3)考核机制较科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变形走样,流于形式。主要是指标的确定和权重的比例随意性较大,科学性较差。同时缺乏必要的面谈和考核后的开发培训以及针对性的能力提升。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