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发展 >> 正文
太太药业的战略迷失之四 太太“虚胖”           ★★★ 【字体:
太太药业的战略迷失之四 太太“虚胖”

作者:郝琬     人气:31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从1994年到2004年,在中国经济转型最艰难的十年里,太太磕磕绊绊的走过了十年,正是这十年,铸就了太太在中国企业界,特别是保健品业界“活化石般”的不倒神话。
    然而,现今的业界,正势如潮涌的掀起了一场针对中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古老”“活化石”企业的普遍质疑。“海尔现象”批判的一波未平,一波再起,“长虹模式”如枝头败叶般的摇摆不定……,就是“活化石”群体中尚显年轻的太太,也就是今天更名的健康元,也是明显的中气不足,业绩渐显凋零之色。
    中国的“活化石”企业们,在把握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短暂机会,借势腾空之后,便普遍失去了方向感。中国经济扑朔迷离,极难预见,除了“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企业家们甚至还不清楚自己未来是否要“过河”;中国最早诞生的一批企业家们,在企业从“舢板”到“巨轮”的跨越中,已普遍失却了最初驾御的从容;中国企业家的后续梯队准备明显的青黄不接,“老船长”和“大副”们,都在选择和犹豫中惶惑的徘徊……。
    战略,已不可回避的成为了中国“活化石”企业们的必解命题。

   朱保国在一次答记者问中提到,“未来太太的发展将侧重于中药,因为中药很快就可以领先,跟世界水平接近,而西药要做到领先或与世界接近,难度是相当大的”。

  从这句话以及朱保国惯行的谨慎风格来看,朱保国对太太未来的构想是有其依据的,但很多时候是“人算不如天算”,朱保国精心构筑的“太太帝国”只是徒有其表,如今在“太太”横跨中药保健品、OTC和以西药为主的抗生素药品的庞大身躯上,堆砌的满是“太太”稀松松的赘肉。

   其实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太太的战略核心行动无非有三,第一是扩大在保健品市场的市场份额,第二是加强其在药品市场的版图,第三是通过品牌战略整合各医药保健业务单元。

  太太保健品业务的扩张集中体现在对“鹰牌”的收购上。2002年4月太太全资收购健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购入“鹰牌花旗参”的商标所有权。太太此举的目的不外乎有两点:

  第一,让“鹰牌”成为太太独立于“太太口服液”之外的另一个稳定的“利润中心”,1979“鹰牌”开创了中国花旗参的历史,其花旗参等系列产品曾经以地道、纯正的口味风靡一时,在1997年以前“鹰牌”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尽管1998年以后就开始走向衰退,但余威犹在,至今仍有几千万的销售额;

  第二,“鹰牌”能够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的契机,鹰牌商标至今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目前“鹰牌”、“EAGLE'S”等文字及图形商标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越南、印尼、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也都有,其滋补品、药品也基本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这样太太就可以利用“鹰牌”来铺设一条“亚洲之路”乃至“世界之路”。

   太太重军进入药业的决策也应该是说是明智的,近两年来保健品行业的下滑是惊人的,据说从最高点的500亿已经跌至目前的50亿,不管未来会不会反弹,至少现在是不容乐观的。而反观医药行业,这二十年来平均增速是17.7%,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增长(14.4%)。

  2002年5月太太收购“丽珠”是太太药业布局的重要一役:

  第一,丽珠14亿的营收能大大增强太太财务报表的可看性;

  第二,丽珠有着17年的药品经验,已形成化学制剂、中药、生化制药、生物制药以及半合抗原料药这5个板块(其拳头产品“丽珠得乐”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40%),其新药储备及研发能力,作为医药新军的太太早就垂涎三尺了;

  第三,“丽珠”的处方药销售渠道更是渠道局限于超市和药店的太太所梦寐以求的。

  然而这些对互补优势的精心盘算并没有真正起到“一着精妙,满盘皆活”的协同效应,太太的每个产品依旧处于孤军奋战的处境中,既有的优势无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共享。这种现象在处方药领域最为显著,粗略统计太太投放市场的处方药有舒氨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针)、海舒必(舒巴坦头孢哌酮针)、安西林胶囊、海他欣(他唑巴坦哌拉西林针)、胜城(盐酸拓扑替康针)、倍能(美罗培南针)、乐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苏适(厄贝沙坦)等等,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成功的迄今为止可以说没有。

  以“苏适”为例,国家二类新药(安全降压,保护心脑肾),疗效非常好(基本无副作用,优于现在降压药物),而且现有的竞争者不是意识落后就是实力不强,在这个产品上太太绝对应该有七八分把握。然而因为太太没有认识到处方药的运作经验尚待培育,仍然沿用原有的保健品经验,所以太太仍寄希望于其锐利无往的广告运动上,以“安全降压,苏适”为USP在全国投放大规模的卫视广告,然而在一阵迅猛的广告攻势之后就已经感到“黔驴技穷”了,一线的医学推广不能及时跟上,终端推动也跟不上来,最终结果和“汉林清脂”差不多,广告大多打了水漂。

   由此看出,缺乏战略整合的协同效应使得太太在处方药上举步维艰。

  事实上处方药营销与保健品营销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其一,处方药营销要面对两个消费者,作为决策者的医生和作为使用者的患者,保健品则单纯得多;

  其二,处方药进院工作相当复杂,不仅涉及医药公司和医院,还有医院高层、医师、药房等各部门协调,红的黑的都要,相对而言保健品则干净得多;

  其三,处方药只有通过医学传播,利用专业媒介、药品说明会等等综合手段去培养并影响用药需求,其精耕细作的程度远非惯于使用大众媒体轰炸的保健品所能及;

  其四,处方药营销非常强调一对一营销,药品信息要有效的传达到每一个主治医生,同时由于处方习惯的改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必须做好大量的维护工作,这比已经需要很细致的消费品终端工作还要细致得多。

  但这些经验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善地具备,所以如何在不放弃原有保健品运作经验的同时能够追求协同效应将成为太太未来面临的头号难题。而此时的朱保国所面临的困境是,如何将自己一手网罗而来的这一个乱摊子按照自己的战略规划全部理顺?

  不过奇怪的是,朱保国似乎并不担心。在资本市场上骄横恣意的朱保国,此时正满面春风,几次大的战略收购的快意之作让他很舒心,他看着自己的太太药业正在他如簧的资本巧手上风一般成长为中国的医药巨人,却没有发现这一个被快速催肥的巨人,满身赘肉的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