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 >> 正文
企业不要迷信“大战略”           ★★★ 【字体:
企业不要迷信“大战略”

作者:佚名     人气:17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6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一个现代企业必须有一个宽泛的战略愿景作为指引。

自从196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一个现代企业必须有一个宽泛的战略愿景作为指引。媒体企业应该是传播各种原创内容的全球企业。汽车企业应把自己看成整合的交通系统供应商。电信企业应该提供无所不在的电子多媒体连接。

但一旦实践起来,所有这些宽泛的战略愿景都难以奏效。这些愿景导致毫无成果的兼并、投资分散化、回报低下等结果。或许最重要的是,这些愿景让人不去关注那些既平凡又关键的任务,其实它们对有效经营一个企业非常必需。对企业决策者来说,“战略”越来越成为有效管理的敌人。

我建议,当我们考虑战略决策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竞争对手的行为,而不是经营管理的毫枝末节。这样管理层才会集中精力分析,或者有可能的话,对现存竞争对手的一些行为和反应,予以巧妙处理。在制定内部日常商业决策时,不必去考虑宽泛的战略,因为这些考虑往往只是让人分神。


我们对战略的意义进行这样的改写,能够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第一,如果市场上任何企业都不具备竞争优势,或者说现有企业所做的任何事,目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都同样能够做到,那么在商业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战略确实扮演不了什么角色。如果不存在现成的竞争优势,那么就没有什么因素,能够阻挡不断涌现的潜在竞争对手了。

在这种市场上,成功完全取决于运营效率,不是战略。戴尔(Dell)一直和很多个电脑生产商在同一层面上竞争,但是戴尔堪称典范的做法是,它能够通过非常高效的运营实现成功。

这一战略观所产生的第二个认识是,竞争优势只有几种。一个现有的企业要么:(1)比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更低;(2)比竞争对手的客户渠道更畅通;(3)在相关市场具有潜在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运营规模。在固定成本占整个成本很大比例的环境下,就会存在规模效应。以规模效应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既会影响成本,也会影响收益,这种优势是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最成功的长期战略一般也多依赖于这种规模效应类的竞争优势。

成本结构较低

成本结构较低的企业多半拥有自己 的技术,有些是受专利保护,而有些则没有。企业高管或许会相信,因为自己能得到人工、资本、人才等低成本资源,所以能够实现竞争优势,实际上他们很少能够做到。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得到廉价劳动力。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下,廉价劳动力并不缺乏。资本和人才也一样。

即便是仰赖专有技术的优势也相对较少,或者是转瞬即逝。在快速变化的产业内,这类技术过时的速度很快。在比较稳定的产业,其它企业也有时间采用、改进最新技术。专利保护在短期内会有价值,但这种保护最终也会过期,这时候企业就要面临竞争压力了。有些企业能够长期受益于技术优势,因特尔就是一例:它总是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开发出领先的新技术。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还是因为它们有规模效应,有雄厚的研发实力。

客户渠道更畅通

人们常常把客户渠道的畅通和强大的品牌形象、高质量的产品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一种

解。梅赛德斯•奔弛汽车(Mercedes-Benz)是全世界最广为人知的高质量象征之一。无论用什么标准来看,它都是一个强大的品牌。但是这些都没有可供量化的收益。奔弛公司的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的资本投入也没有获得非常出色的回报,即便在收购克莱斯勒(Chrysler) 之前也是如此。

相反,可口可乐(Coca-Cola)和万宝路(Marlboro)这些品牌倒是在长期内,产生了非常出色的回报。这些品牌和奔弛的一个关键的不同点在于,可口可乐和万宝路的消费者都对他们的品牌上瘾了:他们几乎条件反射地重复购买同样品牌。潜在竞争对手要想把这些消费者夺走,那是一件非常困难、代价高昂,而且几乎无法实现的任务。而奔弛的客户就更有可能愿意试开宝马( BMW),雷克萨斯(Lexus)或者其它奢侈汽车。

和自有技术一样,客户对品牌上瘾作为一种竞争优势,其时效也是有限的。不管是出于习惯(如可乐和万宝路),或是转向其它供应商的成本过高(如微软),或是寻找替代产品成本过高(如药物、律师服务或者保险商),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对品牌上瘾程度会越来越淡。客户最终会消亡,转移,或者会放弃对某一产品或供应商的依赖。

运营规模

从长期来看,一个竞争优势只有能帮企业吸引中立的客户,并得到新技术,才会具有可持续性。

在这些情况下,基于规模效应的竞争优势会形成垄断之势。微软和可口可乐之所以打不垮,客户上瘾这是其一,其二是他们在各自的市场上,都具有规模优势。

微软的用户基础很大,足以分摊产品开发的固定成本。可口可乐在当地装瓶、分销和广告上的固定成本,也是受到很多客户支持。

规模效应的优势有两大特征。首先,要想具有可持续性,就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客户上瘾性。如果新的竞争对手同样能够接触客户,他们也会形成必要的规模,并不会有太大困难。

第二,新进入者要想具有竞争性,就得赢得比较重要的市场份额。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新的竞争对手生产、销售100万个单位的产品,让现有企业的规模优势化为乌有的情形。如果整个市场的总体需求仅仅是300万个单位,新进入者需要占有市场的三分之一,才能够构成挑战。假如需求是2000万个单位,那么新进入者只不过才占领5% 的市场份额。市场越大,现有企业保护自己垄断地位就越难。

市场的界限取决于供应这一市场的固定成本水平。如果供应原界限以外的客户需要有新的固定成本投资,如制造厂房,原有的竞争优势就会达到其效率极限,这时候竞争会重新洗牌开始。

市场界限可以是地理界限,比如分销网络的范围、广告活动的覆盖面所决定的界限。市场界限也可以取决于市场空间,比如新产品研发项目的规模。在这两种情况下,规模效应都只能发挥于“本地”市场,亦即有着严格界限的市场。

因此,在制定战略的时候,管理者开始应该评估本企业在本地市场所处的位置,这是地理和产品空间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在有些市场,任何企业都不具有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非常严格地侧重于经营效率,忽略那些异想天开的战略梦想。在其它市场,战略的内核是如何对竞争的动态变化进行管理。
<

r /> 过去20年来,产生了最大股东价值的企业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些规则。例如,沃尔玛(Wal-Mart)开始的时候,是在美国中南部实现了垄断地位。然后,它在这一地区的边缘开始扩张,扩大了自己在分销、广告方面的核心规模竞争优势。

后来沃尔玛尝试进入外地市场,如德国,或是其它市场,如仓储,但是这时候连沃尔玛也无法与当地强劲竞争对手抗衡,实现高额回报。

同样,微软一开始是生产微机的单机操作系统,后来开始扩展,加入了Office套件等相关产品。因特尔的巨大成功始于1980年代中期,那时公司决定只做微处理器,把内存和其它芯片让给竞争对手。

形成有效战略的关键是“本地化思维”。在越来越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更应这样去思考。

译者/方柏林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