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H R 资料 >> 正文 |
|
|||||
诸葛亮为何能鞠躬尽瘁 | |||||
作者:佚名 人气:20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香港办报纸成功的人,要算查良镛先生,即名小说家金庸。他办报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副刊内的专栏文章。为什么好呢?原因是金庸的态度。 推销有两门功夫,一门是令客人感到重要和尊贵,是将客户当做上帝拜。另一类推销方法呢?就是令客人感到自卑,如客人想看看柜台上的产品,要求推销员拿给他看,但推销员却反问客人:价钱很贵,你真要买才拿给你看! 究竟哪一类推销术更有效果呢?相信要从市场上看看那一种手法带来更大的生意,才可下结论。不过,两努多年来的推销经验,就是受第一种思想影响,是令客人感到重要!最初学习推销的时候,看了美国那位推销汽车大王祖之勒的故事,很受启发。话说祖之勒从事过不少行业,但都失败了。在他几乎要自杀的时候,也许人性是这样的,要流血的时候,方才听得明白教训,他碰到了一位给他机会当汽车推销员的老板,展开了成功的人生。 祖之勒第一天推销,非常努力,但却没有结果,差不多到晚上的时候,他眼见整天也没有生意,情急之下,他向客户说:如果再不能将汽车卖出去,今天没有钱交租,连为儿女买奶粉的钱也没有了!就是这么“一类”说话,令客人感到重要和伟大,结果卖出第一辆车!令客人感到重要,是人际关系的妙誉。人的手法,不外乎两点,分别是柔和刚。对内心刚的人,手法便可以用柔。但对内心柔的人呢?手法用刚。 令客人感到重要的,相反是令客人自卑。一般人当了推销员之后,内心已经矮了一截,客人没有歧视他,但自己不知为什么,早已看不起自己了。自卑的人有一个习惯,就是自大狂。很多推销员入行的时候,喜欢来个“行头”装身,他们认为衣服名贵便代表信心,将自己的信心建筑在短暂的关系上,因为穿上名牌衣服便有信心,那么除掉名牌衣服呢?如何有信心,因为短期的信心建筑在假象上。其实,真正的信心来自能力,不是什么衣服! 扮有信心的人,容易形成了一个误区: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判断事物。以为别人也是这样看自己的。自己见了有钱人便拜,看到穷人便踩,以为别人也是这样,见高拜见低踩,便努力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假我”来,以为这是标准的推销员。为了配合这种心态,便扮高档,爱挑人毛病来抬高自己。如果在过去几十年前商品不足够的时候,这种心态挺管用,因为当时有钱也要讲关系,但今天不同了,生产过剩了。问题是生产关系改变了,但人的习惯没有变,我们成为习性的奴隶。努力抬高自己扮高级。 比方说聘请员工吧。有些老板很放得下尊严,来一个刘备式的三顾草庐,请诸葛亮出山。作为诸葛亮,只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居然有一个年近半百的刘皇叔来求他,怎会不感动呢?但相反的情形呢?如果诸葛亮想找工作,也是向刘备求职。而刘备呢?却扮高档。说自己人才极多。多一个少一个诸葛亮也没有关系。那么诸葛亮的投入程度有分别吗?写稿也是一样。香港办报纸成功的人,要算是查良镛先生,即名小说家金庸。他办报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副刊内的专栏文章。为什么好呢?原因是金庸的态度。其他报纸的老板,请人写稿,只是由下层的编辑约稿。方法是说明每篇稿200元,写吗?对待作家的态度,就是我给你机会,快点听话,否则便将你的专栏取消!但金庸先生约稿,与众不同。首先是自己亲自约,视写作的人如贵宾。当作家的文章见报后,有点成绩,多人看了,金庸便邀请吃饭,大加鼓励。有时又送书送礼物,向作家提供意见,甚至指出市场的方向,务求作家在写作方面自我提升进步。结果呢?作家因感到被重视而努力,将文章写得更好。 老板也是推销员,也在向员工推销,如果老板常说,我的报纸靠你的文章了。作 一定感动而更努力。但如果老板说,我们有比你更好的作家,你不写看你还有地方写吗?给你机会还不知恩图报。作家的效率如何呢?总之,令对方感到重要,对方会更卖力,但令对方感到自卑,对方便退缩。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