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H R 资料 >> 正文 |
|
|||||
征才管道五花八门任你选 | |||||
作者:丁志达 人气:70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近年来,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但是一些要具有特殊专才的“热门”职位,企业界还是大叹“等无人”的窘境发生,例如无线通讯产业的RF工程师,这种人才,奇货可居,而“劳苦功不高”职位,例如服务性工作的人员,在现今社会“僧多米少”的就业市场上,要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可就没有那么容易。 企业要“物色”这类为企业“生金鸡蛋”的人才,平日就要多方面的布网。随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个个时点,逐点收网,才不会造成企业人才的“空窗期”。诚如“预约成功的300种实战创意”作者路易斯?派特勒(Louis Patler)在书中提到,《华尔街日报》有一天刊登了一篇文章,说一群雇主抱怨找不到有经验的员工,文中引用某家庭式金属工厂的老板奥登威勒说,他去年也因为劳力市场短缺而睡不着觉,又损失了好几百万美元,他必须拒绝主要客户总值将近六百万美元的订单,因为“根本找不到员工上工”。 就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策略的角度来看,招聘必须里(内部人力盘点)、外(就业市场)兼顾,才能确保人力资源招募的效率与品质。人力资源单位唯有建立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人才库与管道,才能确保人员招募的效率与素质,而其所使用的招募管道,要考虑担任该职位的特质,不同的人力需求,要有不同的方法。从企业内部的员工晋升,可提高工作品质,员工士气及生产力;从外部征才,可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有益于企业的活力。 一、企业内部的来源 由企业内部员工来递补其职缺,是最经济、最低成本的方法,甚至还可以由现有的在职员工来兼做此一职务,使该员工工作丰富化。企业在内部公布求才讯息,除了鼓励员工申请调动外,更可透过员工介绍自己认识的同学、朋友、亲戚来应征工作,由于在职员工对其所介绍的应征者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录取率也比较高,同时,也是在职员工认同企业,对企业具有向心力的一项证明。一般企业雇用员工介绍的人选,在到职后通常会给介绍人一份介绍奖金,少者几千元,多者几万元。 二、企业外部的来源 企业运用有限的求才管道争取优秀人才,除了要主动出击外,创新与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企业外部招募人员,约有下列几十种管道可以交互采用: (一) 报纸人事广告 在报纸上刊登人事广告,招人的时效性强,求职应征者获取的信息普及率高,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多职种”联合招募管道,但其花费的成本也是所有征才管道方法中最昂贵的一种。 刊登报纸的人事广告,随着报纸发行量的多寡而有不的版面见报种类,例如省版、北市版、高市版、地方版(又可区分:北县版、桃竹苗版……),人事人员必须依照征才的工作性质与读者群来选择“最经济”、“最实惠”的报纸与版面来刊登,而设计独树一帜、最醒目、最贴切的广告用辞,来吸引读者的注意,踊跃应征,其撰稿能力,是人事人员必备的技巧。倒置、留白、对比强烈是近年来企业征才版面设计常用的技巧,也通常能吸引求职者“关爱”的眼光。 (三) 就业服务中心 到各地区就业服务中心委托求职、求才者,其资历以高中、高职(含)以下程度者为主。企业征求基层人员、半技术工,可委托各地区就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也属于免费提供服务的。 台湾地区就业服务中心分为三大系统:基隆区就业服务中心、台北区就业服务中心、台中区就业服务中心、台南区就业服务中心、高雄区就业服务中心、台北市政府劳工局就业服务中心、高雄市政府训练就业中心,各就业服务中心在各地设有服务站。
(四) 网络求才站 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信息的普及化,企业招募员工亦可透过计算机网络求才站,将企业招才讯息与求职者取得连系,找到合适的人才。 网络求才的最大好处是迅速、便捷、广告时效长、费用低廉。企业可以长期将人力需求揭示在网络上,将求职淡、旺季打散,建立一个长期拥有备份的人才数据库。但是在使用网络求才时,要注意随时更新信息,在每一职位之后附注截止日期,职位需求的人数等信息,让求职者对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能掌握时效,也是建立求职者对企业形象的初步认识。 (六) 挖角 有些企业会以挖角的手段来补充企业人力,但在对象上则以高级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力为主,同业挖角会产生同业关系往来的“箭拔弩弓”,除非万不得已,少用为妙。 (七) 校园求才说明会 每年三、四月间,由知名的杂志媒体、学校与厂商联合举办校园求才活动,或由企业单独与学校相关科系办公室或社团接洽,提供即将踏出校门的毕业生在毕业前,透过校园求才说明会,获知企业求才讯息,进而为企业所录用。 有些企业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系设置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与毕业后予以延揽,亦是一项征募校园人才的良好策略。 (九) 夹报征才广告 征才广告也可以利用夹报方式在企业所在地,公司交通车行驶经过地区散发,吸收当地可就业的人口。一般夹报求才广告,都委托当地派报生代送,属于有偿服务,对招募基层作业人员效果为最。 (十) 系刊征才广告 企业针对经营类别所需的职位,在相关的大专“系刊”上刊登征才广告,例如征求电子工程师,可在“电子系”、“电机系”的系刊上刊登招募广告;征求会计人员,可在“会计系”系刊上登载招募广告,不但广告费奉低廉,而且可以与该相关科系师生建立良好关系,或透过系办公室转介企业求才讯息。 (十一)张贴求才广告 企业自行制作求才广告,透过企业所在地的街道公共看板,以直接对社区附近居民发布征才讯息,在企业、工厂的外墙悬挂招募红布条,吸引过路人的注目,前来应征或推荐。此一征求管道以招募大量生产线作业员及半技术工较为常用。 (十二)店面张贴的征求讯息 有些大、中型连锁店,因有通路之便,逐渐利用店头发布征才讯息,以吸引行经附近之路人及顾客的留意,招来应征人员前来洽询,一般以招募兼职人员较为适用。 (十三) 刊登就业杂志广告页 企业招募人才委托专业的就业杂志作媒介已屡见不鲜,且为求职者获取求才讯息另一窗口,广告费用较报纸便宜,但因就业杂志为周刊、半月刊或月刊,对有时效性的职种,较不适合采用,而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文字撰写较能畅所欲言,增加企业的知名度。
(十四) 人力中介公司(猎人头公司) 企业征求高阶主管或特殊专业人才,以委托人力中介公司代觅。企业提供用人资格条件后,人力中介公司就会锁定相关行业的人才进行游说,搭线牵成,但企业必须付一笔佣金,一般按录用者月薪或年薪的百分比给人力中介公司当佣金,而一般被推荐者(求职者)不必负担任何费用。 人力中介公司以专业的角度,先过滤“侯选人”,再推荐面谈,使客户省掉一些面谈前的前置作业的“繁文缛节”,又能“保密到家”,是企业愿意委托人力中介公司的原因之一。 (十六) 残障机构就业辅导单位 依据“身心障碍者保护法”规定,民营企业雇用一百人须至少雇用一名身心障碍者,否则,每月必须缴交相当于一个月基本工资给政府机构;超过政府规定的雇用人数,企业也可获得回馈金的补偿。委托残障机构就业辅导单位代募符合企业需求的身心障碍者,也不失为补足职缺的管道之一。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与阳光社会福利基金会即属于此类型的组织。 (十七) 电影院广告 在放映电影本片前播放征才广告,征募兼职或年轻人有特殊效果。 (十八) 利用广播电台征才 电台广告一如电视台广告,前者是“听众”,后者是“观众”,瞬息传播,瞬息消音,广告效果不能持久,但对听到此一讯息者,因有音效配合,悦耳动听,特别是现代上班族多利用自用汽车做为上下班交通工具,花在通勤交通的时间长,广播征才是可以吸引到此一群族前来应征。 (十九) 有线电视台广告 随着有线电视收视率的普及化,部份的行业也会利用有线电视台做人事广告,但它不像报纸、杂志的刊登,可保留一段时间及多人的阅读之好处。有线电视台的广告画面,一瞬即逝是其缺点,且选择的时段、节目的内容、收视观众教育层次,都会影响人事广告的效果,必须详细评估。 (二十) 商业广告的搭配使用 企业推销产品或塑造企业形象,必须借着媒体广告来传播,而人事招募讯息也可透过商业广告的篇幅来传递。 (廿一) 离职人员的连系 离职人员的离职后,并不代表其新的工作单位如其预期的想象能发挥所长。如果离职员工在职表现良好,诚意邀约,有些离职者也会考虑再度重回企业;纵使“好马不吃回头草”,也许可代为推荐他(她)认识的朋友来应征。 (廿二) 客户的推荐 客户与公司有密切的往来的“亲密关系”,经客户或协力厂商介绍的人员,可用性很高。 (廿三) 自我推荐 形象佳的企业,是求职者想一展抱负的场所,对于求职者“慕名”以自我推荐函来求职,必须加以特别重视,分门别类归档备用,且收到信函后必须回函,以保持随时可通知面谈的机会。 (廿四) 裁员公司的员工
地区性的公司有裁员的消息,可透过该公司人事单位的推荐,“筛选”合适的“优秀”人员,前来应征。 (廿五) 毕业纪念册寻人 从各校应届毕业纪念册可取得相关科系学生的通讯地址、连络电话,聘雇单位可用信函或电话连络,也可以直接将征才的讯息透过此一管道传播与延揽人才。 (廿六) 建教合作 建教合作必须配合企业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与学校签订合约,提供奖学金、训练场所、设备等方式,延揽人才。 (廿七) 举办参观活动 针对企业所需人才的科系或学校,举办工厂参观,有形无形建立企业之知名度与企业优良形象。 除了上述的征才管道外,如:外侨商会、职业团体(学会、协会、公会)、学校教师推荐、关系企业间人员的亘调、村里干事(里长)的介绍、(企管、财经)杂志刊登广告、各乡镇(市)公所兵役科搜集届退人员通讯名单、寒暑假提供员工实习等多样、灵活的招募方式,其终极目标,即为企业找到“最合适”、“物超所值”的人选,确保企业“青春永在”。 征人、求才的重责大任,绝对不是人力资源部门一个单位能独挑大梁,完美演出的“独角戏”,他必须全体同仁动员起来。共同担任“猎人头”眼线,随时注意周边接触往来友人中寻觅企业“明日之星”,提供可“造就”之人才线索,让企业获得“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加入企业的“共同体”,共同创造企业、员工双赢的局面。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