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组织文化 >> 正文 |
|
|||||
以人为“本”,是资本还是成本? | |||||
作者:佚名 人气:18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职业怪圈”是现世的轮回 每每在朋友们的聚会上,都能听到对各自公司的牢骚,也不乏怀才不遇的慨叹,似乎每个人都对职业生涯诸多不满,这种情绪曾经演化为一种流行病,甚至一度成为许多职业人扮酷的时尚,似乎言必称“跳槽”才有职业风范,似乎干脆“下海”创业才够意气风发。 在自己不长的职业生涯当中,同样有过辛酸苦辣,甚至也曾想过“跳槽”,来个一了百了,可是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怪圈,从非常谨慎选择一家企业,到满怀憧憬和梦想投身其中,再到不断受到打击和伤害,最终做好准备随时走人,然后再到一个新的企业从头来过…… 我把这种发生在自己和诸多朋友身上的现象称之为“职业怪圈”,这是一种现世的轮回,职业人被卷入无边的苦海,而留给企业的又是永远无法摆脱的浪费和失败陷阱,在哪里回头,才能上岸?我无数次追问,希望能为自己,也为像自己一样的职业人找到一条出路。 “以人为本”与“禁止吸烟” “以人为本”已经象是被咀嚼得失去了滋味的香口胶,被随手粘贴得到处都是。 诸多企业文化的宣扬中,也无不冠以“以人为本”的大道理,似乎从此企业就会有了凝聚力,人人各安其命,个个同仇敌忾,定能带领众将士打得一片天地,以至于现在,“以人为本”的口号已经可以和“禁止吸烟”一样的出名。 管理要“以人为本”,科技要“以人为本”,禁止吸烟现在也已经“以人为本”了。至少,整个社会在更多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同时,也在设置相应数量的吸烟室或者吸烟区。当我们在维护社会主流的生活习惯和保护不吸烟人群健康的同时,我们也照顾到了非主流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需要,毕竟,还是有很多朋友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有益灵魂。 绝对不是倡导吸烟,作为当年在大学教室里强行禁烟失败,而放弃理想主义道路的那个班长,我是对人本主义有如切肤般的感悟。 只要我们站在一个共同的,“人性”的立场上来看待事物,以人的需要和需求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就会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本文所要与大家分享的,却并非如此深奥的人本主义的话题。 职业化与资本化 自从进入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我们就被卷入了一条为社会、为企业制造人力资源的生产线,我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尝试纪律的约束,这一切都是在按照社会认可的,主流企业的普遍要求,大量生产一种以投身企业来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人。 资本化使得企业可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寻找投资者,由此而繁盛起来的股票市场成为一个衡量企业价值的公秤台,在这里,投资者选择或者丢弃一家企业的速度甚至可以用小时来计算,企业事实上已经成为股票市场的打工仔。 现在员工已经很少选择终身服务的企业,企业也不再是员工颐养天年的靠山,社会开始呼吁人才的职业化,这正是与企业的资本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职业化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的资本化,作为资本,人力资本存在着资本价值的提升和回落,对于拥有人力资本的企业来说,还存在着人力资本的总拥有成本,难怪一个朋友笑问,以人为“本“,资本还是成本? 在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是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依据,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而且股票价格相对较低的企业必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成为股票市场上的黑马。 而在人力资本市场上,职业人的盈利能力和个人成长性,同样受到企业的关注。那些能为企业创造财富,而又有着低廉的总拥有成本的人才,也必然受到诸多企业的追捧,最终身价倍增,成为职场上的明星。
以人为“本”的职业人 选择一种职业,当然是首要解决的人生大事,但是,选择做一个职业人,绝对是作为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人生态度;即便你有开创一个企业的雄心,首先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你可能听说过许多不愿意当元帅的士兵,但是恐怕找不到没有当过兵的元帅。 职业人生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无限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以及低风险的收支和安逸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怎样把个人的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到一个相对的高度,是职业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造财富的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是一个职业人价值的最直接体现。首先,我们需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安排自我教育的计划;同时,将个人价值完整地投入到一个大的事业中去,在获得实际经验的同时,通过提升企业的总体价值来提升个人价值。 不可否认,职业人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不菲的成本,在整个成本结构中,综合成本首当其冲的恐怕是“转会费”,工作时间浪费成本其次,工资再次。不要忽视了“跳槽”带来的成本,也不要小看了工作时间的浪费,此两项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到了职业人的现金收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职业人提高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与企业充分认可职业人的价值,是互为蛋和鸡的关系,在这个逻辑的漩涡中,需要一方以主动的态度来打破僵局,既然地球人都“以人为本”了,职业人还是应该珍视自身价值的提升,以自己为本,在提升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努力改善自身成本结构,实现自身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最大化,同时真正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主人。 以人为“本”的企业 既然企业生来以利润安身,以社会责任立命,就永远无法摆脱渴求资本回报,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认可的宿命。 企业家往往以近乎矛盾的心态来看待员工,一方面看重人力资本的回报,一方面关注人力成本的控制,只有人力资本回报最大化的同时,将人力成本最优化,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人力资本是一种流动的资本形态,不但员工本身会流动,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更容易流逝,面对滔滔流失的人才和效率,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员工恐怕都不能轻松的吟一句:“逝者如斯夫?”…… 实际上,企业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赢得人心”的过程,在个性化即将被推崇到极至的时代,企业家更多需要考虑的是企业与人力资本、也就是个人价值在资本层面的结合,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况且,几千年前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经教导了我们对待流动事物的基本态度:“水可导,而不可堵”。依靠健全绩效体制的导向,汇集员工的人力价值,如同“万涓成河,汇入大海”,真正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而这种体制,只是需要企业简单而又坚定的做一件事:不断评估人力资本的价值,并在适当的时间给予适当的肯定。 实际上,企业降低人力资本总拥有成本的同时,又能够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的整体回报,并不是一个“马儿跑得好”与“马儿不吃草”的悖论。 一流的企业和三流的企业 在本文即将完稿的时候,从一位朋友那里听到这样的观点:三流的企业拥有一流的人才和三流的企业文化,而一流的企业拥有三流的人才和一流的企业文化。
当然希望自己是一流的人才,但是也绝对不愿意呆在一个三流的企业,或许这正是一流企业之所以成功的秘诀了。 愿此文是一叶小舟,可以协助职业人到达彼岸。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