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
《海燕》(一)
学习目标: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
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倾听、补充 |
讲述你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
2 |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
听朗诵全诗学生试读。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 | |
3 |
问题设计: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教学反思 |
|
二、表情朗读,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
齐读、分读 |
|
2 |
问题设计: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1、理清课文结构。2、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 |
圈点勾画 思考、归纳、交流 | |
3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4 |
创设问题情境:1、海上风起云涌的景象对表现海燕有什么作用?2、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他们的表现和海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
听讲、思考 | |
5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教学反思 |
|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播放录音 |
听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海燕》 |
|
2 |
播放音乐 |
配乐朗诵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海燕》(二)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自由朗读《海燕》,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教师对学生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 |
由三位学生分三部分分别朗读 |
|
2 |
创设问题情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海燕搏击长空的景象,并就此展开联想,如果这就是一场斗争,那么斗争的对立双方是谁? |
自由朗读、想象、归纳、讨论 | |
3 |
教师引导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象征”这一名词,并由学生最后归纳出文中各事物的象征意义。 |
听讲、归纳 | |
教学反思 |
|
二、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绿色—— 长城—— |
练习、交流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
观察、思考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发表见解 | |
3 |
创设情境:听课文朗读,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
圈点勾画 | |
4 |
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
朗读、感受 | |
教学反思 |
|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布置任务: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 |
阅读课文,思考 |
|
2 |
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
练习、朗读、归纳、交流 | |
3 |
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
学生回顾《海燕》一课的有关内容,思考、归纳。 | |
4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 | |
教学反思 |
|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
听歌,归纳、交流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石榴》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文名句来?(引入新课) |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
|
2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 |
听读、勾画 | |
3 |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 |
朗读,思考,交流 | |
4 |
组织评价 |
交流、评价 | |
教学反思 |
|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师示例:(略) |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组内交流,讨论 | |
教学反思 |
|
|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 |
练习、交流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紫藤箩瀑布》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写花中所抒发的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2、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2、复习《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导入:请学生回顾季羡林先生在《幽径悲剧》中面对一树古藤萝所抒发的感情 |
自由谈论 |
|
2 |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面对这一树的繁华,作者有什么感受? |
听读、思考、交流 | |
教学反思 |
|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问题设计:1、为什么“我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知识精神的宁静有生的喜悦”2、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箩”的遭遇? |
朗读、思考、讨论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交流、评价 | |
3 |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
朗读 | |
教学反思 |
|
|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读了课文,你是否有不同与作者的感受。 |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学习: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