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版八上 >> 苏教八上五 >> 教案正文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6
          ★★★
【字体: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6
作者:郑雪梅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

1、导语设计

            同学们,这两首歌你们熟悉吗?听这样的乐曲,我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会浮现出优美的画面: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碧蓝的海面上不时掠过几只海鸥,岸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那里有红花,绿草和高大的树木…这样美丽的地方哪里会有?请跟随我一起走进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去寻找一个美丽世界。

(清新自然的语言,优美纯净的画面,悠扬恬静的旋律,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美,使学生体验了情境美,激起他们寻求美的兴趣,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2写作背景

          19977月初,吴功正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学者陪伴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深深陶醉在迷人的阿里山风光里。他想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了《阿里山纪行》,发表于1997124《人民日报》。编人教材时作者作了修改。

二、请你读“阿里山”

1朗读课文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配景朗读,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要求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乐曲播放与课文朗诵同时进行,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初步感受阿里山的美。)

2、理清文章思路(思考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概括层意,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

(完成目标二:寓情于景的写法)

    4段)潭水的清澈。

(第5段)林区的宁静。

(第6段)山间青苔的厚密。

(第7段)无边无际的森林。

(第8段)神木的神奇。

进一步熟悉课文的内容和层次结构,较深层次感受阿里山的美丽和魅力。

三、请你品“阿里山”

1、文章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以及其为全文奠定的抒情基调

2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

课文第3段是过渡段。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

  3、作者笔下的神木什么样子,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此问题可以不必太拘泥于答案,给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的空间,可自由阐述神木的内涵。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4、“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各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讨论。)

(再次感受阿里山的美,加深对阿里山的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使学生从浅层理解上升到深入领悟,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带你游“阿里山”

1、我来做导游: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同游阿里山,并且向我们介绍旅游路线和沿途风光。

(介入移步换景写法的介绍和作者行踪的明确)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作者的行踪:

      欢聚台北 搭飞机 嘉义 乘小火车→ 阿里山 乘小火车 阿里山站 徒步 上山→游山→下山

      (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找出本文作者的行踪。同时渗入移步换景的写法的介绍和学习。采用这种做导游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这种写法的兴趣,提高注意力和课堂效率。)

五、感悟阿里山的美

1、景美。

(播放准备好的阿里山风景图片,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阿了山的风景如画,巩固本文的情感目标。)

  2、语言美

 本文的语言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⑴先划出本文中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欣赏张旭的《山中留客》) 

(用心感受这些优美的语言,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并学习如何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自由空间:

1、学完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综合、质疑、发言 

      (打破满堂灌的局面,给学生一个自由发现,思索的空间,也给教师呼吸新鲜“空气”摆脱思维僵化的机会,这种自由的方式往往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激发他们创造的激情。)

七、仿写练习

请仿照“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两句话仿写两个句子。

八、布置作业

1、把刚才自己画出的优美的语句补充到读书笔记本上去。

  2、搜集有关资料和知识,制作一份“台湾百科”的小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