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综合性学习 >> 教案正文
感爱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校本课程实践举例
        ★★★
【字体:
感爱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校本课程实践举例
作者:sitongxu79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2

感受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

  ――校本课程实践举例

 

教学设想

  正逢上课前一个周末是中秋节,想起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吟咏月亮的优美篇章。月亮之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月亮与中华儿女的心思已经融合在一起,月亮的圆满美好和纯洁真挚贯穿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贯穿每一个人。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设计了本案,借中秋节的“东风”,搜集中国古代带“月”诗歌,品味月亮的丰富蕴含,。本案例试图以社会为大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寻,课内交流,谋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实践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需要细心、严谨各不厌其烦的基本感受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了解诗人的情感及有关月亮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时 1课时   多媒体课

活动准备: 搜集带“月”的佳句,摘录带“月”的佳句的基本意义。完成“古诗吟月集句一览”空白表格。样表如下:

序号

作者

朝代

篇名

相关句子

主旨或意境

 

 

 

 

 

 

给学生的准备时间是在周末至上课前,可个人独立处理,也可几人合作。另要注意区分“月”的意义,表时间段意义的应不在本次活动范围之内,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如盛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分钟)

(幻灯片展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音乐是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导语:

同学们在启蒙时代可能就背过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淡处见深情。这首诗同学们倒背如流,可知道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西方人眼中的月亮是一块大石头,而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月亮则寄托了华夏儿女无限的美好感情,月亮永远是有感情的。在我们看来,月亮并不是简单的一块石头。
  
古往今来,我们的古人用诗歌辞赋吟颂月亮,用月亮寄托对亲人朋友的思念,表达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圆满期盼,月亮在我们心中永远是灵性的。月亮是家国的团圆,是哲理,是人生,是美好的生活,是和谐的家园。 我想,那位处在海峡另一面的台湾同胞们对此有更深的感触。

  
  其实, 在我们的古外文化和当今生活中,关于月亮,或者和月亮有关的美丽传说,诗词歌赋,动人歌曲,不胜枚举。古代的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美丽故事与传说,流传至今,不仅在当今的影视剧,民间街坊里体味到月亮的美丽,而且在传统的中秋佳节里,用月饼祭拜月亮,观嫦娥,看玉兔,听吴刚伐树,成为我们热爱美好的中华民族喜好的民俗。月亮之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月亮与中华儿女的心思已经融合在一起,月亮的圆满美好和纯洁真挚贯穿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贯穿每一个人。

今天,将我们几天来的积累贡献出来,全班交流共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和生活直接或间接经验的体验下,让学生心中产生对月亮文化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小鬼当家(10分钟)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将各自整理的资料交换查验,小组长作好记录。从项目是否完备、摘录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完全、格式是否规范、书写是否正确等方面互相给予评议,并及时予以补订和完善。教师在课堂中巡视,指导学生关注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准备展示级全班同学看。

三、投影示范(5分钟)

将代表性资料通过投影一一展现给全班,并作简单评议。

 [二、三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高兴参与。活动中多问询和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使活动落到实处,对随便应付者要加以督促,使之能按时完成任务。]

四、带“月”诗歌欣赏举例(10分钟)(以幻灯片展示)

1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鉴赏]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2《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鉴赏]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字。

[诗歌鉴赏举例这一环节中,所举的诗歌不必深,毕竟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诗词积累不多,所以我选择了这两首。第一首比较简单,学生理解容易;第二首我只取半首,也是学生熟悉的。在此环节中先让学生去读,去品味,去感受,其后才是教师的简单介绍,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感悟。在学生的“品”与教学的“讲”落实好后,再让学生读,加深感悟]

五 古诗吟唱  激起兴趣(10分钟)

播放FLASH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由于作者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密州去当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时他已七年不见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怀念,种种思绪通过此词来抒发。

上片望月,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分别已有六年不见了。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先读,教师稍加讲解引导,让学生了解苏轼写此词背景。背景不必讲深。之后让学生跟着FLASH一起吟唱,用音乐去感受此词的氛围与意境。]

六、结语(2分钟)

月亮之所以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是因为月亮光照大地的时候,给漆黑的夜晚增添了无尽的魅力,,朦朦胧胧,如诗如画,这一切使人顿发灵性和感悟。特别是中秋夜的一轮明月,高高悬挂在空中。那圆圆的月儿,似玉盘,皎洁无比,那就是人们心目中团圆的象征啊! “月是故乡明”,睹月思乡,怎不勾起人们无尽的思乡之情。“天涯共此时”,普天之下,都在月色的普照下,让人的情感通过月亮这个桥梁来沟通。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月中有嫦娥,美丽的传说让人想到自己心仪的恋人,那份思恋之情油然而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自己的宽慰,也是对天下人的的。

  月亮,这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精灵,她让我们经受了思恋之苦,也享受到了真爱之美。正因为此,每年的中秋佳节才会这样魂牵梦萦,千年相传,今天我们一吟咏带月的诗歌,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对中华民族人文传统的继承。

 [总结月亮情结,使师生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课外活动(1 分钟)

课后有兴趣的话可变换对象,搜集“花”“草”“春”“雪”“梅”等等的诗句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整理材料能力与诗歌鉴赏能力。以生活中的中秋节为契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得到了综合发展,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了古典诗歌的教育,积累了更多的经典名句,明白了“月亮”的特定内涵,加深了学生审美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对课堂设计的响应较好,一开始的“小鬼当家”活动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接下来的活动把他们带入了与诗人的对话当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古人的人情人性美。而“古诗吟唱”中,优美的旋律与画面更是吸引了学生他们兴趣盎然地跟唱、学唱,古典诗歌悄悄渗透到他们的心灵。这些活动也消除了他们心中对古诗学习的畏难情结,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当然,有些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所以进入活动不快,活动之后要加以督促,活动后要有评价与总结。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教案
      没有相关教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