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综合性学习 >> 教案正文
[组图]"亲近家乡民俗”综合实践活动和反思
      ★★★
【字体:
"亲近家乡民俗”综合实践活动和反思
作者:chgx168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6

亲近家乡民俗综合实践活动和反思

                          

 

[活动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信息化的普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方式的高速运转,对人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公民应是认知、情感、行为和谐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2、教育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死板的接受方法,使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传统教育对活动课程不够重视,使学生远离社会,缺少了解、适应、参与社会的机会。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或得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3、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研究性课程的地位。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计划,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全面发展。

4、本地资源的背景。我校置身于吴文化的中心,家乡众多的民俗风情给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学校很好的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2,过程和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

3知识和能力: 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学生分析]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为七年级的新生,他们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已初步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并依托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学习,了解了民俗方面的一些常识,这些为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分析]

整个活动共分四个阶段实施: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汇报交流阶段;4,成果展示阶段.计划用时共五周时间.

[活动流程]

,活动准备.

1知识技能的准备.

由教师介绍访问的礼仪和交际技巧,调查计划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

2明确活动的意向.

学生集体讨论,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方式,初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调查研究.

1各小组分头搜集信息.

采访组: 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本地的民俗及其变迁情况.

考察组:走村串巷,实地考察家乡的民俗文化.

查阅组:到阅览室,图书馆,新华书店,档案馆等地,搜查翻阅家乡民俗文化的资料.

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信息.

2,整理搜集的信息.

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画画,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汇报交流。

(一)激发情感,导入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传承数千年的民俗。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民俗也在不断地演化,许多民俗事象逐渐消失了,但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仍然是有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芜取精,义不容辞地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

同学们,我们已经利用了四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家乡民俗文化资料,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小组交流。

1.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交流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获得的成果以及活动的感受。

(1) 采访组:

时间:2005918    地点:学生家  采访对象:学生的爷爷奶奶      主题:民俗的变化

过程:

学生问:“爷爷奶奶,今天是中秋节,请你们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小时侯的中秋节和今天比,在风俗习惯上有了哪些变化,好吗?

奶奶:“好的。到了中秋节 ,我们就要‘斋月亮’。晚上,家家放一个供桌在月亮下,供上菱藕、栗子、白果等时令瓜果及月饼等。焚香点烛,祝愿来年平安如意。今天这样做的已经找不到几个人了。”

学生:“除了中秋习俗发生了变化,奶奶你再说说还有哪些习俗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奶奶:“本来传统的送灶神的仪式相当复杂,要有一整套的程序。比如要用糖元宝作供品,好让灶神上天多说些好话。祭结束后,还要用糖元宝糊住灶膛,口中还要念,元宝滚回来啦,元宝滚回来啦。今天大家都改用煤气灶了,送灶神的仪式我看迟早要看不见了。”

爷爷:“从前在大年初一要祭井,我们称井神为‘井泉童子’。这一天,他们会在井上用匾放上供品,祭祀过后,还要封井,让辛苦了一年的这口井也休息几天。但是现在,自来水已经普及了,吃水也用不着靠‘井泉童子’了,人们也想不到去祭祀它。

比如拜年,以前是必须要由家长领着全家人到亲戚朋友家拜访的,现在和全国一样,很多小青年习惯了打电话、发短信、寄贺年卡的方式。”

学生:“那么,你们对于这些变化是怎么看的呢?”

奶奶:“还是以前好呀,有了那些风俗可真热闹啊,现在变得冷冷清清的。”

爷爷:“我倒不这样认为,以前的风俗中有部分是封建迷信,时代在变,风俗也会变的,只是有些好的风俗习惯应该保留下来。”

学生:“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谢谢爷爷奶奶!”

 

(2) 考察组:

A居住风俗: 师娘定适宜动土的日期。 、糖果,

B. :在 怀

C. :春 广 )和 白) 正月廿四打扫全家, 。除 上贴

D. :家乡地 穿 穿 沿

F.嫁 :主 饿 等。

G. 寿 :一 60 60 寿 25 29 33 36 66 寿 寿 寿 寿 寿 寿 寿 寿 寿 70 80 90 100 寿

…….

(3) 查阅组:学生制作资料卡片。

(4) 网络组:学生传阅复印资料。

2.     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三)         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评选最佳小组及“调查研究之星”。

活动情况评价表:

 

等第及标准

自评

A

B

C

1

善于思考

能积极思考,小组活动中能经常出谋划策

尚能积极思考,小组活动中有时能出谋划策

不能积极思考,不能为小组活动出谋划策

 

2

积极发言

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3

团结协作

能与同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尚能与同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不能与同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4

完成任务

能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尚能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不能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5

参与实践

能积极参加小组的实践活动

尚能积极参加小组的实践活动

不能积极参加小组的实践活动

 

6

收集信息

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

会通过几种途径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的途径单一

 

7

结果表达

能正确、流畅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研究的结果

尚能正确、流畅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研究的结果

不能正确、流畅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研究的结果

 

8

耐心倾听

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尚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不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评语

 

班级_________    自评人­­­­­­­ ________

(四)参观活动。

1.参观金山庙会。

2.  参观苏州民俗博物馆。

3.   .参观苏州民俗风情园。

(四)         总结升华。

    我们家乡,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俗丰富。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民俗资源,为保护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可让学生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     通过制作展示牌,展示资料图片,在校园内展览。

2.     撰写文章(小论文,调查报告,记叙文等),教师要积极向有关报刊推荐。

3.     制作“亲近家乡民俗”网页,上校园网。

[活动反思]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教师万不可越俎代庖,一手包办。

1.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仅仅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 教师在指导中要悉心、耐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和学生一起进行阶段小结,重新调整规划和实施下一步的活动,使活动有可操作性,有实效地开展。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以过程为主,以鼓励为主,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教师必须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千万不能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四门课程来开设。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