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如画,诗词如歌”
——宋词名篇品读
适用年级:适合中学七、八年级使用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宋词的品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宋词的朗读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创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3、在宋词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1、教师引导,鼓励参与。
     “唐诗宋词”意思就是说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宋词在祖国文化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值得我们阅读欣赏。
2、支持配合,采撷资料。
       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根据学生自己的具体情况购买书籍和查找资料。
3、协作分组,探究学习。
      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如:居住距离、学习习惯、个人爱好等进行分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创造,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及时给予指导,指引学习方向。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导向,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宋词基本知识
1、词的定义及称谓
词是配合音乐以歌唱的歌词,是和乐的语言不必齐一的新体格律诗,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艺术结合体。词原称曲子词,又叫诗馀、乐府、长短句等。
2、词的地位
宋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在祖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词的特点
A、词牌、词题    B、词分片或阕
C、声韵配合,根据音乐的停顿来押韵
D、为切合乐调的曲度,句式大都长短不一,适合演唱
4、词的风格
A、婉约派:晏殊、柳永、李清照
B、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二、   分组课外品析名篇
(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量的各种风格的词进行品读)
1、  了解每首词的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初步感知。
2、  根据工具书和查找资料,了解每首词的词意及蕴涵的思想感情,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3、  利用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体会每首词所富含的意境,进行合作性、探究性学习。
  (配乐吟诵、配乐演唱、配乐编舞、书画)
4、根据老师指导,相互协作,共编拍手歌、填词,进行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三、   交流汇报
1、  谈谈对词的了解和学习后的感想。(谈话或抢答的形式)
2、  比一比,看哪一组朗诵的宋词多。
3、  汇报、表演:
  演唱组:《明月几时有》、《浣溪沙》        (学生据谱填词演唱)
  吟诵组:《念奴娇》、《青玉案》                (学生配乐朗诵)
  舞蹈组:《声声慢》                     (学生配乐编舞朗诵)
 书画组:《卜算子·咏梅》《苏幕遮》             (学生作书画体会意境)
 小报组:《宋词赏读》                  (办小报掌握宋词知识)
(汇报步骤:表演或展示→谈感受→小组齐朗诵)
四、   学生创作、填词
1、   利用名篇中的名句编拍手歌
如“你拍一,我拍一,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2、   选用词牌进行填词。
 《卜算子•咏龙泉桃花》、《江城子·踏春西岭》
五、   活动小结
通过学习宋词,我们又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又一精粹,既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又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感,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祖国江山如画般的美丽,宋词如歌般的旋律,让我们流连其间,再次感受到祖国文化无穷的韵味。
 
活动资料:
         《宋词三百首》、学生据词配的书画作品、学生填词、
         “宋词拍手歌”、《宋词小报》、配乐朗诵磁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