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下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备课说明
        ★★★
【字体: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备课说明
作者:盛江峰    教案来源:长乐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2

单元编排关键词:艺术

单元主题:精妙的艺术 富有情趣的生活

单元重点:了解一些艺术形式,丰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

          感受值得回忆的童年生活,表现富有情趣的童趣。

          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享受。 学习对精彩场面的细致描写。

          初步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社戏》

 解读:

    童年——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永远无法重现地消逝了,而人们对永远失落和不可重复的岁月总会去追寻出它的美感来,再用感情镀上金色的光泽。(从《社戏》和朝花夕拾)谈起)百草园不过是一些野草,却是我儿时的乐园,平桥村同样是一个偏僻、很小的乡村却是我的乐土。一向给人以深沉严肃的鲁迅的内心竟也有一方亲切、纯真的天地,以直接指斥现实为主要内容的《呐喊》,竟有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画卷。浓浓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扑面而来,以儿童的眼光表现的童趣更令人回味。

  重点: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和富有童趣的语言美。

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难点:作者对社戏态度矛盾的理解和追寻童年的普遍情结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回忆童年生活导入。

2、  自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

3、  自主探究,问题提示

(1)  平桥村很小,也很偏僻,为什么是我的乐土?

(2)  如何解读“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推进式引导:偷吃的豆为什么比送来的豆好吃?——朗读“偷豆”部分文章——偷来吃的豆并没有写豆的味道,为什么令人回味?(刺激、有趣、淳朴)

那夜的戏有什么好看?——引导阅读“看戏”部分课文——说说小伙伴们对社戏的感受(并不觉得好看,而是觉得很拖沓)——我留恋的是什么?(乡村的优美的风景,小伙伴的热情、淳朴)——找出具体的语言品味。

  总结:平桥村的人、景、情使我永久留恋。

(3)  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的情感,拓展《朝花夕拾·小引》中的材料,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相同的感受?

4、  触发体验 回忆自己的童年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在班上交流讨论,最后写成一篇文章。

 

《安塞腰鼓

解读:

  那是一种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涌,作者歌颂的是西北汉子的朴实、粗犷、激情,歌颂的黄土高原独有雄浑和气势。那时作者面对怀有深情的黄土的一种呼喊,面对新陕西人民在时代下表现出的激情和沉稳的一种热情讴歌。

 重点:感受文章铿锵激情和阳刚之美。

理解文中排比、比喻、反复及感叹句、短句运用的作用。

难点:深层次理解安塞腰鼓与西北地域文化的关系,理解作者借安塞腰鼓抒发对黄土高原人的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1、  通过声音、图画、影视作品渲染情景,学生谈感受。

2、  反复朗诵课文,感受激情(注意朗诵指导)

3、  自读课文,品味语言(找——读——品——读)

归纳语言特点(1)气势酣畅、词语激昂。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2)富有诗的意蕴。如一些句子独词成句,独句成段。

3)运用排比、叠句等修辞。如,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4)重叠咏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发复出现。又常有变化,层层递进。

(以上归纳,不必拘泥,旨在使学生的感受有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4、  学生质疑,教师引导

问题提示:解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第一部分的“安静”和最后一段的“安静”有什么区别?

          作者在描写“安塞腰鼓”时往往有言外之意,如“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式找出类似的句子,并说说他们实指什么?(同类引导)

5、适当介绍秦晋地域文化的特点,安塞腰鼓的背景,使学生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安塞腰鼓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转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竹影》

  解读: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却引出了对中国画的体验。发自天性的童心正是艺术之源。父亲对中西绘画意识的讲解,不仅引导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也揭示了中西文化艺术的区别。本文从文学角度看可能没有很大的价值,但作为一种画论到是浅显易懂,很有特色。

  重点:感受文中富有童趣的描写。

        初步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儿童游戏的回忆。

        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

难点:学生审美知识缺乏,很难深入。

教学建议:

   问题激疑:

   文中有哪些富有童趣的语言和事件?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童年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如何解读“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为什么画竹不用绿颜料,而用墨色来画?

 

《观舞记》《口技》

舞台艺术的美妙,往往是可观而不可言,作者用高超的语言技巧传神地表现了他们精湛的表演,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两篇文章在立足理解文章的语言之外,可进行扩展阅读。打开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观舞记》重点研读“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头薮龙蛇动’”部分。反复朗诵,细心品味,优美句子要背诵积累。

《口技》作为文言文,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理解大意,强调自主疏通,切不可教师串讲翻译。其次略微点拨一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侧面描写,道具的反衬等。

拓展可以借用《叶君健先生的《看戏》和刘鹗《明湖居听书》中有相似的描写,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演奏的描写,《水浒传》里面的武打场面(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教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