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马致远生卒年代
          ★★★
【字体:
马致远生卒年代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8

马致远生卒年代

 

   关于马致远生于何年,死于何年,这个在文学界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各种典籍在表述马致远的生卒年代时,大都用(1250?-1324?)字样,表示只是推测,不是定论。弄清马致远的生卒年代,对于考证我们东光的马致远,意义重大。

  马致远尽管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元曲作品,但是他所留下的个人生平资料却是少只又少,特别是他的生卒年代。

  把马致远的出生年代推定于在1250年左右,这是学术界从马致远的作品内容及与他人的唱和中推测出来的,并不见的准确,因无更翔实的史料可考,亦只好如此。关于他的死亡年代,主要来自元朝钟嗣成写于13308月的《录鬼薄》,这本为元曲家立传的《录鬼薄》,把马致远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中,显然说他此时已经去世了。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作于元泰定甲子(即1324)年,他在“序”中说“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诸公已点,后学莫及”。在这里马致远似乎死得更早,至少在1324年以前就去世了。

  稍后的贾仲明在为《录鬼薄》中所列的八十余位元曲家所写的吊词中,也没有说清生卒年代。其中关于马致远勺吊词是这样的:

  (凌波仙)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瘐、白、关老齐肩。

  在这篇吊词中,“马神仙”,显然是指马致远因善写《黄梁梦》、《岳阳楼》《荐福碑》、《任凤子》等神仙道化之类的杂剧闻名而送与的绰号,与考证年代无关。关于“曲状元”,在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元朝曾经在科举中“以曲取士”,戏曲也做为科举项目,并有许多史料佐证可查;另一种看法认为,根本没这回事, 《元史·选举志》中从采没有这样的记载。 “曲状元”只是说马致远在这方面出色,所谓“彳亍行出状元”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元朝举进士有三个叫马致远的,不知哪个是,也有的说,曲家马致远根本就没有参加过科举。这个问题孰是孰非,学术界目前还在争论。但是,元朝的科举倒是有据可查。第一次是元太宗九年,即1237年;第二次是元仁示延佑元年,即1314年。这中间, 因为蒙古贵族及色目人的反对,科举停了78年。

  愚以为,马致远参加科举,是在后期的1314年,而不是前期的1237年。如果学术界推定他的出生年代为1250年前后的话,那他一定是在1250年以后出生, 而不会在之前。因为,假定参加科举在20岁左右的话,他必须在1217年出生才能赶上前期的科举,那距学术界推定的出生年代相差太远了。而出生在1250年以后或1260年,或更后一段时间,参加元朝后期的科举则是正逢其时,合乎情理的。纵观马致远的.作品,有明确年代记载的,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如:他与花李郎等组织元贞书会,合作《黄梁梦》。“元贞”是元成宗年号,即1295年。他的小令《中吕·粉蝶儿》中,有“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之句。 “至治”,是元英宗硕德八刺的年代, 13211323年。东光的马致远,虽然元举进士没有标明年代,但按通志、府志、县志和马氏族谱,也都是活动在这个时期,和曲家马致远,基本上是吻合的。许多学术文章认为,关、白、郑、马虽同为元曲四大家,但马致远要比关汉卿, 白朴,郑光祖年岁小,辈份低,属于晚辈。贾仲明的吊词“共瘐、 白·关老齐肩”。应该理解为马致远虽然比他们年令小, 出道晚,但其创作水平, 已完全可以与他们“齐肩”了。

  现把与马致远有关的几个年代,摘出按年代序排列出来,可有助于考证理出脉络:

  元太宗九年第一次科举 1237年;

  学术界推定马致远出生 1250年左右;

  马致远组织元贞书会与花李郎等合作《黄梁梦》

  元世祖忽必烈称制 12601294年;

  元仁宗延佑之年第二次科举 1314年;

  马致远至治年作《中吕·粉蝶儿)) 13211323年间;

  学术界推定马致远去世 1324年以前;

  元周德清作《中原音韵》称马致远已去世 1324年;

  元钟嗣成作《录鬼薄》称马致远已去世 1330年;

  元朝灭亡 1368年;

  明戍辰科举 1388年;

  明朱权作《涵虚子词评》认定马致远为东光人 1398年;

  清《畿辅通志》载曲家马致远为东光人

  清乾隆廿年《河间府志》载曲家马志远为东光人 1756年:

  清道光廿一年知县肖德宣为马祠堂题“千古词宗”额及马东篱碑记 1842年;

  清同治癸酉年马氏族谱载马视远号东篱 1873年; 

  清光绪十二年东光县志载曲家马致远为东光人 1887年;

  这里面需要提到的,考证马致远有两本史料必须要查到,一本是《畿辅通志》一本是《涵虚子词评》。因为把曲家马致远做为东光人载入《河间府志》和《东光县志》,就是由他们而来。现经查,涵虚子,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号。朱权被朱元璋封为宁王, 自号腥仙, 大明奇士,涵虚子,丹丘先生,评曲大都用“涵虚子”号。朱权学识渊博,精通诗词歌赋,编著极丰。朱权所著的《太和五音谱》有“涵虚子词品”一卷(见四库全书存目200集上卷)。在该书中,涵虚子对元及明初203位曲家分别作了品评,其中尤其对马致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评语是这样的: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 《景福》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 岂可与凡鸟共语哉, 宜列群英之上。”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