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辛弃疾与江西瓢泉
          ★★★
【字体:
辛弃疾与江西瓢泉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8

辛弃疾与江西瓢泉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号稼轩,11401207),生活在“南共北,正分裂”的历史时期。面对金兵的不断南侵,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于中年蒙受谗劾,赋闲近20年,直至忧愤而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近20年的赋闲生涯,有10年(11961207)之久是在铅山县八都(今稼轩)乡期思(原名奇师)村瓜山之下的瓢泉度过的。而他在上饶带湖乡居的近10年(11811191)间,亦时来时往于瓢泉。瓢泉,是一代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 瓢泉原为奇师村周氏所有,今犹存。这是一泓荡漾在前后两眼石潭之中的清泉,其水澄淳而其相别致。泉边天生一方大青石,平洁可人,且有小屋几间,差可安居。1186年,辛弃疾自带湖漫游四乡,发现此泉,即一见钟爱,流连忘返。于感喟间赋词一首,抒发内心的惊喜之情。词曰:“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青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身,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洞仙歌·访泉于奇师,得周氏泉,为赋》)于是,他将此泉及房屋商购门下,又因泉形似瓢而命名瓢泉,并改奇师村为期思村。期思者,期待与希冀也。如此易名,无疑寄托了词人那结束南北分裂局面的殷切愿望和东山再起为之奋斗的耿耿胸怀。随后,他两次卜筑瓢泉,拟建新居。十年过去,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翌年,带湖之宅一夕而烬,他乃举家定居瓢泉。 淳熙十五年(1188)冬的一个雪天,浙东爱国志士陈亮(字同甫,11431194)来访。陈亦坚持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政治主张,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其时,辛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闻陈驾到,感奋间竟消匿病痛,当即备马迎至期思村头板桥上。两位爱国志士不及寒喧,便纵谈国是,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复在慷慨激昂下互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在与陈别后写的一词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恰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辛陈会晤后,相与鹅湖同憩,瓢泉共酌,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 世人为纪念辛陈之会,将期思村头板桥命名为“斩马桥”。沧海桑田,斩马桥已不复存在,仅留下斑斑遗迹供人凭吊缅怀。后人修建“斩马亭”于咫尺桥址处,现存原地的亭子系清代同治九年(1870)重修之建筑。它虽经历代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 瓢泉作为辛弃疾的最终归宿,映下了词人仰天长啸的凛凛风貌,诞生了辛词中大量的名篇佳作。在存世的600余首稼轩长短句中,《 瓢泉之什》就占了170多首。在《带湖之什》的170多首词篇中,同样不乏瓢泉之赋,如作于1188年前后的《水龙吟·题瓢泉》、作于1190年前后的《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和作于1192年的《沁园春·长桥谁记?今古期思》等等。 优美的瓢泉山水,闲散的乡居生涯,并未消溶词人的爱国热忱,忧心时事的情怀仍常流露于字里行间。他曾表示:“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深切怀念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戎马岁月。即使在醉梦之中也不忘统一大业,写下了“布被秋霄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感人词句,发出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烈吟啸。与此同时,田园的恬静和农民的质朴又使他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等篇,皆是辛词中描写农村生活的代表作。其中,脍灸人口的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尤为历代所传诵,“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此篇叙述的是词人在仲夏之夜自瓢泉经岩前村至上饶黄沙岭途中的见闻,生动地体现了词人关心农业、热爱农村因而别号“稼轩”的初衷,当为千古绝唱。 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在瓢泉一病不起。其时,南宋朝廷北伐失利,以兵部侍郎等职任之,望他出山收拾残局。无乃他已力不从心了。后又进其枢密都承旨,令辛赴行在(临安)奏事。可是,诏命达到瓢泉时,68岁的辛弃疾以在“大呼杀贼数声”之后,于910日忧愤而殁。其墓葬于瓢泉之西七都(今陈家寨)虎头阳原山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稼轩墓。 辛弃疾以身报国,且为政清廉,死后“家无余财,仅遗诗词、奏议、杂著书集而已。”他生前屡遭投降派、贪官污吏的诬陷、弹劾,死后一年又蒙受“迎合开边”的罪名,被迫削爵秩,夺去从官恤典,乃至家人亦受诛连,自瓢泉匿逃福建等地避难,只剩下孤坟一座拌守英灵。 然而,“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数百年来,感念先贤之高风亮节,缅怀、祭祀者从不间断,哀思绵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隔山隔水遥祭时,曾致以“君看幼安(指辛)气如虎,一病遽己归荒墟”的沉痛悼惜。绍定三年(1203)铅山县宰章谦亨建西湖群贤堂,祀铅山历代乡贤16人,辛氏亦在其列。绍定六年(1233),朝廷追其为光禄大夫,并树“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于其墓之旁,以顺民心。咸淳(12651275)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谒墓,深夜秉烛作文,称其“精忠大义,不在岳武穆下”,继于德佑元年(1275)请命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稼轩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瓢泉所在八都乡命名为稼轩乡,将他的全身塑像立在县城中心花圃。人民政府还多次组织各界人士举行有关纪念活动,缅怀先贤,教化今人,启迪来者。 稼轩墓占地百多平方尺,高与径近丈,周边围以坟柜,坟脚由四层麻石砌就。墓碑系其子辛倨后裔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立,其上中镌刻“显故考稼轩府君之墓”,左刻“全清乾隆癸卯年季春中重修”;下铭“廿五代玄孙□□ 霞溪 □湖 陆湖 □井 东山 辜染 安北同立”。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曾几次投资修葺。80年代初,政府又拨款大修,并在墓前左右石柱上镌刻了郭沫若生前为济南大明湖稼轩纪念堂所题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现在的稼轩墓四清净无杂,青山作伴,既古色斑斓而又正气浩然。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