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白居易墓
          ★★★
【字体:
白居易墓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8

白居易墓

 

  白居易( 772——846年),字乐天,河南新郑县东郭宅人,他少时聪明好学,16岁时就吟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29岁时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苏杭二州刺史、刑部侍郎等职。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他写的《秦中吟》和《新乐府》中的许多篇章,为人们喜闻乐见,妇孺皆知。

  白居易定居洛阳,常到龙门香山寺游玩吟诗。他和香山僧加满结香火灶,“栖心释梵,浪迹老庄”,自称“半移生计在香山”,故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于会昌六年( 846年)八月,在洛阳城东南履道里的家宅中与世长辞,时年75岁。死后葬于香山寺东北约0.5公里的琵琶峰上,以便使他永远和龙门山水相依为伴。

  龙门东山(香山)北麓公路东侧有石碑一通,楷书大多“唐太子少傅香山白文公墓”,为单可璂所立,时在清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由此踏石阶登至山顶,但见古柏成荫,肃穆幽静,就是白居易墓。墓为砖券圆体,直径19米,巍伟壮观,墓冢前有碑楼,碑高187米,宽075米,书“唐少傅白公墓”行书大字,旁署白居易生平及历代修墓情况,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所立。其旁又有一通碑,文述白居易在洛阳活动和李商隐为其撰写碑文的情况。近年来该墓园又修饰一新,并凿地筑亭、镌碑刻石,名为“白园”,吸引着中外游人来凭吊瞻仰。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