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江景最佳处
《次北固山》诗题中的北固山,坐落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长江南崖,是中国历代诗家经常登临题咏的地方。
山不太高,只有四十八米,但正如古书上所描写的"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因该山是镇江北面的屏障,故名北固。 我游罢扬州,从长江北岸的瓜洲古渡口乘汽车轮渡到达镇江。在当地友人滕君和高君的陪同下,我们首先游览的就是北固山。 山上有座著名的古寺--甘露寺,传说始建于三国时代的甘露年间(公元256-260年),故名。但据山上新近出土的李德裕碑记上说:"余创甘露寺……",李德裕曾任唐淮南节度使,后当了宰相。看来此寺实际上可能是唐代建立的。但不管怎样说,山上有关三国时代的古迹和传说却不少。京剧中有一出折子戏叫《甘露寺》,说的就是吴国的孙权使用"美人计",欲使蜀国的刘备退让荆州,从而导致刘备在吴国招亲的故事。
有关三国时代的各种古迹看来多是后人的附会或假托,我们无心细赏,却在建于山之北麓最高处的多景楼上徘徊良久。这里是观赏江上景色最好的地方,被宋代的著名书法家廉诗人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长江流经镇江,江面显得异常开阔。江面一宽,水流就缓,水中的泥沙就渐渐淤积起来形成沙洲。
轮船进入镇江港,要沿着一条曲折迂回的航道,看来这里的疏浚航道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这要放在主要依靠风帆航行的时代,航道当然是用不着疏浚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多么迷人的江景啊! 楼取名多景,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在多景楼上,极目远眺,万里长江如画卷,尽收眼底;数千年来在江上演出的一幕幕史剧,跃上心头。无怪乎历代诗人登临多景楼,总要留下一些世代传育的佳作。其中有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公元1140-1207)的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后者较短,且录在下面供读者欣赏: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光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的前半阕写眼前的国事和江景,后半阕追念三国时代的往事。神州,意指中国大地;孙仲谋,即孙权;曹、刘,则为曹操和刘备。孙权年少时就统率万军(兜鍪,即头盔,指兵士)与曹、刘抗衡,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辛弃疾当时生活在偏安江南的南宋时代,江北中原大片土地沦入金人之手。辛弃疾青年时代参加抗金军队,转战疆场,南渡后始终未受朝廷重用。他报国杀敌,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
到了晚年登临北固亭(即多景楼的前身),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只能在诗中借古人的事抒发积压在心中的郁闷和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