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军事集团的形成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的宦官,历仕安、顺、质、桓四帝,做到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据司马彪《续汉书》和范晔《后汉书》的记载,曹腾能够推荐“海内名人”如陈留(河南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赵典等,与一般宦官有所不同。曹腾的养子曹嵩,即曹操的父亲,不知其究为谁家子,或者说是夏侯氏之子,为夏侯惇的叔父。由于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很容易就做到司隶校尉、大司农等大官,在灵帝时,又“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最近在安徽省亳县发现了曹操的宗族墓葬,其中元宝坑一号墓中有字砖一百四十五块。第十号字砖上刻有“曹腾字季兴”,十二、十三号字砖上刻有“曹炽”,十六号字砖上刻有“曹鼎”,二十号字砖上刻有“曹鸾”等。据《三国志》曹仁等传,曹仁的祖父曹褒,曾任颍川太守,父亲曹炽,曾任长水校尉;曹洪的伯父曹鼎,曾任尚书令等。墓葬的发现,正好与旧史记载相印证,曹操这一家族,是东汉的官僚世家。并且,墓葬中发现铜缕和银缕玉衣,证明曹家有人曾跻于东汉封建统治的上层。因此,曹氏与当时劳动人民间的矛盾和对立,颇为尖锐,字砖中刻有“苍天乃死”,就是很好的说明。黄巾起义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砖刻此句,意义正同。抑且可以推想,此号墓的埋葬时间,或即在黄巾起义的前后。
从史书所载曹操的家世,和新发现的曹氏墓葬文物相印证,曹操这一家族,属于东汉封建统治阶层。可是,这家与宦官关系密切,曹腾且为大宦官,封侯爵,所以,算不上名门世族,和四世三公的袁氏、杨氏不同。然而曹腾和一味专横贪黩的宦官又有所不同,曾经推引一些名流。这些情况,对曹操执政时的措施和政策,不能不发生若干影响。如他开始为官时就敢于打击豪强,又曾为被宦官所杀害的窦武、陈蕃上书讼冤,表明他既有别于世家大族,也不同于专横的宦官势力。当时名士许劭,曾说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恐怕也是不无所见的。抑且曹操出身于这样的家世,容易登上仕途,故二十岁时,就被举为孝廉,出任都城洛阳北部尉的要职了。当然,曹操能够成为曹魏政权的创始人,主要还是由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形势所造成的。他的家世出身,也赋予他以一定的影响。
……
曹操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担任洛阳北部尉。他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左右,各有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小黄门蹇硕的叔父夜行,操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戚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及为议郎时,又上书陈述窦武、陈蕃等,是正直的人,可是奸邪满朝,杀害了他们,应为他们理冤。以后为济南相时,“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邵界肃然”。曹操早期为官时的这些措施,替他自己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声誉。
曹操政治地位的上升,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是个关键。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由议郎升任骑都尉,和皇甫嵩、朱儁一起镇压起义,由于镇压起义有功,当年又升任济南(山东济南市东)相。议郎是六百石的官,骑都尉为比二千石,国相和郡守一样,都是二千石。因为参加镇压起义,所以很快迁升。及至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八校尉皆统于蹇硕。曹操为八校尉之一,为东汉皇室核心武装的将领。
就在镇压黄巾起义、曹操力量日益增大的同时,各处地方势力也日益强大起来。刘虞为幽州牧,刘焉为益州牧,刘表为荆州牧,都拥有很大的权力。孙权的父亲孙坚,也因镇压起义军而做到长沙太守。而陇西临洮(甘肃岷县)人董卓,少好游侠,交结羌中豪帅,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由镇压羌族人民的反抗积聚了不少兵力,做到刺史、太守、中郎将等官。以后镇压黄巾起义时虽然失败,但随从东汉车骑将军张温攻打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叛乱者边章、韩遂时,却取得了一些胜利,升为前将军、并州牧,凭仗手下握有的羌、汉兵力不小,东汉调他到封建中央任少府,他拒不从命,但何进要诛杀宦官,命他带兵相助时,他立即进军洛阳。
东汉时宦官专横,外戚、宦官间的矛盾和斗争,由来已久。如和帝时,宦官郑众杀外戚窦宪;顺帝初立,宦官孙程杀外戚阎显;桓帝时,宦官单超等杀外戚梁冀;灵帝时,宦官曹节、王甫杀外戚窦武等。及至灵帝死,少帝刘辩立,外戚大将军何进执政,谋诛宦官,已杀西园八校尉统帅宦官蹇硕,欲尽杀宦者,而何太后不从。于是何进召董卓等带兵入京,以胁制太后。时间既久,事机颇泄。于是宦官张让等,先发制人,杀死何进。何进先所任用的司隶校尉袁绍等与何进部下攻入宫中,尽杀宦官,“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大杀宦官后,董卓凭其武力,把持朝政,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献帝)。为了笼络人心,他还为陈蕃、窦武理冤,恢复他们和被害党人的官爵,任用当时名士如周珌、伍琼、郑太、荀爽等人,“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不过,董卓只是外示宽宏,实质上他和他的凉州军人集团非常凶残。他掌权为祖国,放纵部下大肆抢掠,洛阳的贵族官僚豪富之家,被洗劫一空,称为“搜牢”。他的军队经过城郊时,适逢老百姓会于社下,军士就尽杀男人,取其车牛,把男的头挂于车辕上,掠其妇女财物,歌唱而归。及迁都长安时,更大行烧杀抢掠,洛阳和附近二百里内的宫庙、官府、居家,都被烧光,“室屋荡尽,无复鸡犬。被促迫迁徙的老百姓,或死于饥饿,或死于兵马的践踏,积尸盈路。董卓还命吕布发掘东汉皇帝和公卿的陵墓,搜集陪葬的珍宝。就是东观所藏图书,在迁都时也被军人“取为帷囊”,损失惨重。仅此数端,足见董卓集团的凶残。
董卓既夺取东汉实权后,袁绍反对董卓实行废立,东走冀州,自称车骑将军,任勃海太守。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联络他的从弟后将军袁术、冀州(河南临漳西南)牧韩馥、豫州(安徽亳县)刺史孔伷、兖州(山东金乡东北)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江苏扬州市)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山东金乡西北)太守袁遗、东郡(河南濮阳西南)太守桥瑁、济北(山东平阴北)相鲍信等,以讨董卓,而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确实是个借口,袁绍、袁术等家族,四世担任三公的大官,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也是想趁机抢夺政权的,故袁绍起兵后曾问于部众说:“助袁氏乎?助董氏乎?”其治中刘惠立即反驳他说:“兴兵为国,安问袁董!”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里虽是曹操的自我吹嘘功劳,也确实道出了封建军阀的逐鹿、问鼎情况。
由于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讨董联军,各有各的打算,不能集中力量攻打董卓。当时诸军分屯各地,袁绍屯河内(河南武陟西南),孔伷屯颍川,韩馥屯邺,袁术屯南阳,张邈、刘岱、桥瑁等屯酸枣(河南延津西南),谁也不肯率先冲锋陷阵,只是每日“置酒高会”。曹操虽曾进攻,但为董卓所败。孙坚也曾小胜,但被袁术所牵掣,在董卓退入长安后,孙才得入洛阳。董卓既退据关中,分兵守险,以抗关东诸军。并自任太师,号称尚父,筑郿坞,高同于长安城,积财物于其中。又椎破钟虡、铜人和五铢钱,改铸没有文章、轮廓的小钱,搞得物价腾贵,钱币不行。特别是严刑酷法,杀人时先断舌凿眼,或斩去手足,或用锅镬烹煮。原为董卓上司的张温,也被笞杀。随董卓西迁长安的官吏,在董卓的淫威下,朝不保夕,因此,亟需除掉董卓。司徒王允等,联络董卓的爱将、义子吕布,杀死董卓。但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攻陷长安城,杀王允等,吕布败走出关,傕、汜等又争权相攻,长安差不多夷为空城。
袁绍等的联军讨伐董卓,不过是借以扩大各自的实力,董卓既退入长安后,袁绍等也各回军。这时,群雄割据和混战的局面日甚一日。韩馥所领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于是逼夺了韩馥的冀州。幽州牧刘虞被部下公孙瓒所杀,以后袁绍又灭公孙瓒。于是袁绍占有青、冀、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之一。袁术先据南阳,被曹操和袁绍联合打败,于是南奔寿春(安徽寿县),占有扬州,并曾于建安初年称帝,不久病死。刘表据有荆州,占地数千里,甲兵十多万。徐州(山东郯城)先为陶谦所据,陶谦曾杀曹操父亲曹嵩,故曹操频年攻打徐州。以后陶谦病死,刘备代之。吕布自关中东奔后,袭据曹操的兖州,后又攻据徐州,但最后仍为曹操所灭。他如公孙度占有辽东,韩遂、马腾占有关右,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续占有巴蜀,孙坚攻刘表败死后,其子孙策逐步占有江东等。刘备则辗转依附于曹操、吕布、袁绍,最后投奔于刘表。
董卓专权时,曹操也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斗。他先回乡里,纠合了五千人参战,但为董卓所败。因派夏侯惇到扬州,再募得四千人,但募兵叛变,只剩下五百人,一再收拾,才得千人。这时曹操兵力是单薄的。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山东临淄北)黄巾军百万人进攻兖州,兖州牧刘岱战死,曹操继领兖州牧,打败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自得青州兵后,曹操的兵力才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都于许昌(河南许昌市东),受封为大将军,转任司空,又连败袁术,灭吕布,平张绣,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力量之一。至此,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和地广兵多的袁绍,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相对抗的两大力量,都有图王之志,双方的冲突,如箭在弦,势所难免,官渡之战,就是曹、袁两大势力在此情况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