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孔子、鲁迅和巩俐
          ★★★
【字体:
孔子、鲁迅和巩俐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9

孔子、鲁迅和巩俐

 

    112日马上先生在贵栏的《该不该给巩俐塑像?》一文里,赞成在商业街给巩俐塑像。他的理由是,“在孔子、孟子……巩俐等几位山东籍名人里,惟有巩俐和时尚、流行、商业最贴边”。他说如果在商业街给历史文化名人塑像,才是“煞风景”和“有辱斯文”之事。我认为此议欠妥。他把孔孟之流的作用看小了。

    我原先也以为,孔子一贯是以“富与贵,于我如浮云”为准则的。可是后来我又了解到,孔子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个孔先生,原来只要能求到富,那么他便是给人家拿鞭子当车夫,也在所不辞。他虽是圣人,但也未脱凡俗,“如浮云”云云,是不是漂亮话?

    然而孔子始终没有大富起来,基本上穷困潦倒了一生。但是现在的人,却可以借孔子之名大发其财了。以商品而言,连产地不在孔子老家的东西,也曲里拐弯地要沾孔圣人的光——什么孔家这个,孔家那个。生产经营者以此哗众,消费者欲借圣灵之气者争相购买;前者大大地赚钱,后者虔诚地享受;赚钱的赚得风光,享受的享受得舒心——同是圣人之后,各得其所嘛。

    鲁迅说孔夫子是一块“敲门砖”;本人以为,孔子也是一棵“摇钱树”。“摇钱”也没有什么不好呀!既然孔丘自己都不讳言“富”,他这棵“树”让人家摇下点钱来,大概他老人家也是会体恤的。其后的文人如李白、苏东坡之流,一个为酒张目,一个被贴在猪肘子上,其遗风流韵泽被大众,使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尚能附庸风雅,领略一番诗情画意,显现出华夏“食文化”确实有点儿“文化”的味道。现在不是连鲁迅,也要被贴在一种美酒上供人消受吗?

    所以马上先生之说差矣。君不见孔子、李白,更有鲁迅先生,都已经变成超时尚、超流行、超商业了吗!讲什么“斯文”?斯文早就扫地了。我看在商业街给这些“雅士”塑一些像,号召力恐怕比巩俐小姐大得多,怎能让巩俐专美?当然那景观也许略显滑稽,但是赚钱要紧。

    我惟一想呼吁的是:请来孔夫子、太白夫子摇钱也好,唤出鲁迅先生、巩俐小姐进财也罢,惟一不能忘记的是,要合乎“道”,至少不要昧着良心坑人。那么多名人“站”在商业街上,如果这条街假冒伪劣盛行,可真是太没有面子了。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