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
如果你问我将来最想做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想当一名律师。”
我心中萌生这个念头已经很久了。从小,我就很崇拜那些律师。因为他们为善良的人们伸张正义,惩治不法之徒,维护法律的尊严。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某位律师替人辩护时,我就会被精彩的言辞所吸引,被他渊博的法律知识所折服。于是,这个理想在我心中更坚定了——我要当一名律师,而且要做一名优秀的律师。
从此,我一直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着。为了能在庄严的法庭上做义正词严的辩护,一向沉默寡言的我,抓住一切机会向大家发表议论,谈自己的感受;为了有雄辩的口才,我积极地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辨论会;为了拥有更丰富的知识,我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来阅读各种相关书籍……然而,没有任何事情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向理想奋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只拦路虎——我的发音不准。
我是被俗称为“大舌头”的那种人。平时说话还好些,若是一着急,发音就不清楚了。别人听了,也容易产生岐义。这对我当律师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于是,平常说话,我尽量咬准字音,并放慢速度,力求让别人听准我所说的内容。此外,我还练习说绕口令。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扁担长,板凳宽……”这一句可让我“大费口舌”。因为“扁担”与“板凳”发音相近,开始的时候,我居然把“板凳”读成了“扁蹦”,弄得我自己也哭笑不得,但我没有灰心,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点儿一点儿地练。终于,“扁担”和“板凳”都被我制服了。这只是许多事例中的一件,正是这许多的小事儿,为我增添了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现在,我正大踏步地向我的理想奔去,不管未来的道路是多么坎坷,我都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人生的路不会总是平坦的,如果说一定要用汗水来换取成功的喜悦,那么我想说——让困难来得更多些吧!
[评]选材新颖。文章不仅记录了作者从小至今对当律师这一理想执著追求的心灵轨迹,而且写出了“我”为此所做的不懈努力,给读者一种新鲜之感。
剪裁得法。第三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概括叙述作者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各种准备;接下来的第四自然段则具体叙写自己为排除前进中的障碍——发音不准,如何努力纠正字音,苦练绕口令。这样先“面”后“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从而全方位地反映了作者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性格特征,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令人感奋。
开头以设问点题,开门见山。结尾仿拟高尔基《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很有气势和韵味,催人奋进。
严格地说,第二自然段中对律师这一职业的特点表述不够准确。因为律师不但“为善良的人们……”,而且还可以依法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上述两类人均可称“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