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下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岳阳楼记》学习要点
        ★★★
【字体:
《岳阳楼记》学习要点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4

《岳阳楼记》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通假字
  百废兴     具:jù 俱,全部。
  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嘱,嘱托。

  二、解词
  百废具     兴:兴起。
  属予作文以记  之: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前人之述矣   备:完全、详尽。

  学习本文
  1、文章第一段记述了什么事?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理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刊。

  2、这段为什么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卓有政绩?
  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淡然无由。

  3、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漫无涯,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这就引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4、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情况。

  5、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系?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6、第五段写了什么?这段内容为什么重要?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嗟夫……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展示“古仁人”高尚坚毅的思想品格。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明示志向,砥砺友人。
  这段的内容极为重要,全文主旨在此。前文言“迁客骚人”之悲,之喜,是为了与本段所言“古仁人之心”作对比,以更加鲜明地肯定本段表明的以“古仁人”为楷范的诚笃主张与坚定志向。

  7、文中写了几种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属于哪一种?
  三种人:因己而悲者;因物而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作者属于第三者。

  8、全文表明的观点是什么?
  表明观点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测试 

 1.文言词语中红色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之(là)    士(bì)     宫què)
  B.楼(qióng)  社jì)     人(niè)
  C.若fú)    户(yǐ)     突(huī)
  D.予作文(zhǔ) 守巴陵(zhé)  言欲亡(shù)

   2.下列句中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月不(放晴)   春和(日光)明
  B.长烟(全,都)空  (持,执)酒临风
  C.增其旧(规模)   (离开)国怀乡
  D.(少)暮冥冥    吾谁与(返回)

   3.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B.政人和     北巫峡
  C.前人述备矣   或异二者
  D.不物喜     属予作文记之

   4.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上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A项中正确读音应是“
之(xī)”; C项中正确读音是“户(qǐ)”; D项中正确读音应是“言欲亡(shuò)”。
  2、D
  解析:D.
(迫近)暮冥冥     吾谁与(归依)
  3、C
  解析:A.予
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雄伟景象)
      B.政
人和(顺利)     北巫峡(通往,通向)
     C.前人
述备矣       或异二者为 (都是助词“的”的意思。)
     D.不
物喜(因为)     属予作文记之 (来)
  4、D
  解析: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5、C
  解析:C.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中考解析

  1、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本段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2)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
  答:                                      

  (3)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进亦忧,退亦忧(这样)
  C.先天下之忧忧(然而)  D.予尝求古仁人心(的)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选文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的“先”、“后”都是意动用法。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忧、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
  (3)答案为C项。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C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而”的意思并不是转折连词“然而”,应该是表示顺承的连词,可以译为“就”。

  2、翻译文言文句子,有错误的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禽兽的变化能有多少呢?不过是让人耻笑罢了。
  D、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考点】:重要语句的翻译
  【分析】:答案为C项。句中的重要词语“变诈”“笑”等翻译不对,全句的正确翻译是: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