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毛泽东与杜甫诗句
          ★★★
【字体:
毛泽东与杜甫诗句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毛泽东与杜甫诗句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很喜欢,其中特别喜欢“三李”的诗(即李白、李贺、李商隐),这在知识界中早已传为佳话。但他对唐代的另一大诗人杜甫的态度如何,知晓的人似乎还不很多。

    当然,就李、杜两家言,李白的性格比较豪放,诗情浪漫奔放;而杜甫比较规矩,诗中的忧郁之调较多。但毛泽东并不因喜欢李白而排斥杜甫,其实他对杜甫的诗也是很喜欢的。他自幼喜读《三国演义》、《水浒》等中国古典小说,唐诗宋词也是他热衷的读物之一,故杜甫的诗必在诵读之列。他在与人谈诗词时,一般很少对古代的诗人冠以大诗人的头衔,但对李白、杜甫两人,却往往尊敬地称他们为“大诗人”或“著名诗人”。其对杜甫的态度,已大致可以想见。

    学生时就引杜甫诗句

    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上,有一座崇德寺。杜甫当年在湘地流浪时,曾在此寺住过。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早就听说过。当他发出“征友启事”,结交上了李立三、罗章龙等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后,就曾与他们一起登上岳麓山,寻访崇德寺,在寺里凭吊杜甫当年在此地的游踪。

    早在毛泽东读书时的《讲堂录》中,就记着这样的一段话:

    著书存者,以其实也。无用而存,以其精。

    韩柳杜之诗是也。不然,浩然烟海塞天地矣。

    “韩柳杜之诗”即是指韩愈、柳宗元、杜甫三家之诗。不管是毛泽东摘引或概括了其他什么人的话,都可以看出他对杜诗的推崇。此外,他在《讲堂录》中还引到杜甫的诗句,他记道:

    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勃之海,启瞬江湖失;……

    这里的“一览众山小”,便引自杜甫五言诗《望岳》中的诗句,由此可见,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对杜甫的诗并不是很陌生的。

    与延安青年谈杜甫

    1937年,毛泽东有一次与朱光等人谈论书法和艺术问题。毛泽东谈得兴起,就熟练地引用了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的序言中的一段原话,说:“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然后,他又分析道:“杜甫的这段话说出了舞蹈、戏剧等艺术与书法艺术是相通的,是至理名言。”

    朱光是投奔延安的知识青年,爱好书法,颇有才华,为人又很豪爽,遇有不同意见,敢与毛泽东争辩,但这时他却听得很入耳,信服地点点头。

    1942年春季中的一天,何其芳、周立波、严文井、曹葆华等人从桥儿沟来到杨家岭毛泽东居住的窑洞,一起谈论文艺问题。当时毛泽东与他们只谈了两个诗人,其他诗人都未谈及,这两个诗人就是李白与杜甫。

    爱读冯至的《杜甫传》

    19467月,诗人冯至从昆明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任教后,便开始从事《杜甫传》的写作,并陆续地发表了一些。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那时正指挥着解放战争中的各个重大战役,居然还偷闲读了《杜甫传》中的一章,可以见出他对杜甫生平的浓厚兴趣。

    1950年,《新观察》杂志创刊。一天,《新观察》编辑来催冯至,希望他把《杜甫传》一书修改完毕,打算在《新观察》上连载。

    不料,当冯至的《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后,又被毛泽东注意到了,每期必看,而所看的总是冯至的《杜甫传》,有时甚至在开会的时候也在看。当《新观察》将《杜甫传》连载完毕后,毛泽东对旁边的人说:“《新观察》现在将《杜甫传》登完了,我《新观察》也不要看了。”

    1956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了大会。会议期间,他还分别接见了欧洲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团。922日下午接见了德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雷曼及其随行人员共两三个人,由冯至任翻译,当接见完毕,送走了德国客人,毛泽东便问冯至:“你叫什么名字?”“冯至。”“噢,你就是写《杜甫传》的冯至!”毛泽东一听,便想起来了,高兴地说:“你的《杜甫传》我看过。”

      参观杜甫草堂

    1957年,毛泽东在邀见臧克家谈诗时,又谈到过杜甫。据臧克家在《伟大的教导,深沉的怀念》一文中说:“在谈话中,对唐代两个大诗人——李白、杜甫比较起来,毛泽东更欣赏李白;但对杜甫还是肯定的,在成都参观‘杜甫草堂’时曾评价杜甫的诗是‘政治诗’。”

      所谓“在成都参观‘杜甫草堂’”,是指19583月,毛泽东在成都主持召开的中央会议期间,他特地参观了杜甫草堂。笔者为了此事,曾特地在杜甫草堂进行了实地采访。

    据杜甫草堂内的两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毛泽东确来参观过,并曾在里面的“草堂”两字面前站住,凝视了一会,然后转过身来,示意别人给他在这两个字前拍了一张照片。此外,他还从杜甫草堂里借阅了各种版本的杜甫诗集,共12部、108本。其中有明刻本,张含所选、杨慎所批点的《李杜诗选》等。

    读写《登岳阳楼》

    六十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来上海视察工作,特地邀请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先生去聊天。当毛泽东问他是什么地方人时,刘大杰回答:“巴陵人。”

      毛泽东闻罢,立即朗声吟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他把杜甫的《登岳阳楼》全诗背完以后,就借此引出了谈论中国古典诗歌的话题。

    1964年,毛泽东有一次由湖南返回北京,当火车经过岳阳时,毛泽东不禁又想起了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当即索取了笔墨,在纸上书写了此诗。可以见出他对此诗的喜爱。后来,此诗的手迹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装嵌在新修整的岳阳楼3楼上。

    赞成杜甫的有些观点

    1965年,陈毅叫毛泽东改诗,毛泽东于721日写了封信给他,其中也谈到了杜甫的诗,他说:

    ……又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

    众所周知,毛泽东喜欢以毛笔抄录古代诗词。其中杜甫也是抄录较多的一家。他曾抄录过的杜诗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末两句、《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绝句》等,另有《秋兴》之一的后四句、之二的前四句等。在古代诗人中也算是抄录居多的一家。由于毛泽东也很喜欢“初唐四杰”的诗,对王勃尤为佩服,因此他对杜甫的有些论诗主张也表示赞同。如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毛泽东就认为这一看法是比较对的。毛泽东喜欢读书。他读书时常用杜甫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来自勉,可见他对杜甫的这种读书态度也是比较赞赏的。

    一生与杜诗有缘

    从毛泽东一生与诗词的接触情况来看,他对杜诗还是相当敬重的。如他对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咏怀古迹》五首、《蜀相》、《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登楼》、《登高》、《阁夜》、《春望》、《佳人》等诗,都圈划过三四遍,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的这些诗题前,都划着大圈,标题后连划3个小圈。

    在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年—1975年,孟锦云被调到毛泽东身边做护士工作。有一次,她给毛泽东读杜甫的七律诗《进艇》:“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因为她不认“蛱”字,不知此字的读音,一下给顿住,读不下去了。毛泽东见状,便马上给她解围,接下去吟诵道:“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孟锦云见毛泽东对杜诗如此熟悉,将此诗后四句一下背出,便惊异地说:“主席,你都这么熟,自己背诵算了,别让我给你念了。”毛泽东不以然地说:“听你念是一回事,我自己吟诵又是一回事嘛!”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