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陋室
大凡读过《古文观止》的人,无不为刘禹锡81字的《陋室铭》所叹服,它抒发了读书人安贫乐道、心系天下的宽阔胸襟。殊不知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短文正是刘禹锡任和州刺史在自己的居所——陋室里撰写的。
陋室坐落在和县城中一座青黛色的小山上,三幢九间呈“品”状,依山傍水。主室斗拱飞檐、古雅别致,偏屋粉墙黛瓦,简朴小巧。麻石铺的小院,松竹扶疏,翠色扑人,尽显“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廉青”之幽深,一堵镶有镂空花窗的院墙,将它与闹市隔开,使人品味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恬静。
唐穆宗长庆四年,刘禹锡因与柳宗元等人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抗颜直谏,坐罪遭贬,迁任和州刺史。时值大旱,民生凋敝,他召集和州父老,同商抗旱大计,并奉书上表恳求朝廷赈济,慰彼黎庶。当地官绅要为刘禹锡兴修豪宅,被其断然拒绝,嗣后在官署后圃小山脚下建一简陋之室,作为议事、起居、写作之用,并在此写下《陋室铭》以明心志。陋室铭碑始建于唐宝庆年间。为柳公权亲书,兵火久废,原碑无存。1986年和县政府按原貌重修陋室,以纪念这位唐代清吏和旷世俊逸的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