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龙专家汪筱林支持恐龙灭绝天体撞击说
距今6500万年前的恐龙究竟是怎样灭绝的?
在这个问题上,全球科学家一直争论不休。
在众多假说中,“小天体撞击说”和“火山大爆发说”是最具科学根据的两个。
然而就在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凯勒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3月1日援引其最新研究结果对“小天体撞击说”提出了质疑:尤卡坦半岛陨星撞击事件在恐龙灭绝前30万年就发生了,根本不能构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舆论一片大哗。
对于最新质疑,中国的恐龙专家保持着冷静而审慎的态度,很显然他们并不苟同。
“30万年的时间差并不足以排除‘小天体撞击’的假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说。
“在某种生物灭绝的进程中,30万年不过是历史之一瞬”。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先生指着办公室墙壁上贴的最新版的生物分期表说:“小天体撞击事件并不一定会让恐龙立刻灭绝,它的灭绝效应或许会持续到30万年后的‘6500万年前’,这是很正常的。”
按照汪的说法,凯勒领导的科学家小组对于小天体撞击假说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巨型陨石坑是小天体撞击学说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最重要的证据之一就是上世纪80年代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陨石坑的发现。”汪筱林说,“在那个一半是海、一半是陆地的巨大的坑中,科学家发现岩石中含有一层高浓度的铱元素。”
铱是地球上的稀有元素,却是陨石里最为普通的元素。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那个坑就是外来天体撞击而成的。
另外,由于铱元素是K-T界线的标志,K-T界线意思是介于白垩纪和第三纪之间。根据同位素测量法,科学家判定这个时间是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
于是,陨星撞击地球事件被证明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而恐龙恰在此间灭绝。由此便得出,是小天体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最新的质疑,证据同样来自这个绝无仅有的陨石坑。
小天体撞击说的“反方”凯勒教授称,他们的证据来自陨石坑中核心物质年代的测定。
研究人员说,在陨石坑正中部位钻孔取出的核心物质,表明它的年代要比K-T界线早30万年还要多,因此“这次撞击不可能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导致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
“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能够用同位素测量法得到更为精确的时间,但不能因为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的比恐龙的最终灭绝的时间早,就认为它不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汪筱林研究员对此反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