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朱自清故居踏访
          ★★★
【字体:
朱自清故居踏访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朱自清故居踏访

 

烟花三月到扬州,古运河畔,踏访飘逸着“清芬正气”的朱自清故居。我走过一条条通幽小径,穿过一间间流溢明清古风的宅院,绕过一处处民居,来到安乐巷27号一座典型的扬州小四合院,三间两厢一照壁,青砖瓦房,墙上挂着红底白字的匾牌:“朱自清故居”。这里便是朱自清1930年春以后居住13年之久的扬州故居。

步入敞开的黑漆大门,有一门堂,其右首是厨房,左首是柴门,向北小门内有客厅两间。走进正中一间简朴的客厅,厅中央黑色大理石底座上是一尊汉白玉    朱自清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着江总书记主席199210月题写的“朱自清故居”字样。客厅两侧悬挂着几位名人的条幅字画,客厅一侧的江总书记主席为纪念朱自清逝世40周年的题词耀眼夺目,这首诗韵味深长地描述了朱自清“清芬正气”的文风和人品。

客厅右侧的第三陈列室,便是朱自清的卧室,老式的地板房,竹篾的平顶。屋内的摆设体现着主人的性格和气质,靠窗的一张书桌上,摆放着一枝毛笔和一只烟斗,靠墙有两张普通木椅,中一小茶几,书桌对面是一张老式木床,挂夏布蚊帐,铺蓝白花粗布薄被,由此可见朱自清的清贫亮节。

天井右侧是原来的生活起居室,已辟为《朱自清生平陈列》,分为两个陈列室,通过照片、资料和实物,褒扬了朱自清为人刚正不阿、为文严谨认真的一生。内容介绍分为四部分:“我是扬州人———朱自清的青少年时代”部分,墙上挂着朱自清祖父母和父母及父亲朱鸿钧与朱自清子女合影照片,玻璃柜中摆放着朱自清的手稿、遗物和各种版本的文集。朱自清 189811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在扬州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新文学开拓者的时期”部分,展柜中有关朱自清的实物和著述,记载了朱自清作为新文学的开拓者,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创办文学刊物,积极投入创作,给后人留下许多精美的华章。在“著名学者、教育家时期”部分中,记述了朱自清长期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在古典文学领域研究以及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的建树。墙上挂着他与叶圣陶等在一起的照片,展柜中摆放着他与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等著述,表现了他为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民主战士时期”部分中,记述“七七”事变后朱自清的拳拳爱国心,他随清华南下辗转西南各地,经受了颠沛流离民生凋敝、社会腐败的苦难。1948年,朱自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背着沉重的家累,带着一身重病,毅然在抗议美帝收买中国知识分子的宣言书上签字 ,书写了他一生最重要最辉煌的一笔。毛泽东曾赞扬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清芬正气”,正是朱自清的“自清”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写照!朱自清以自己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书写了一首“清芬正气”的“朱自清颂”!驻足“清芬正气”的朱自清故居,时时为他的文采所激动,时时为他的清芬正气所感染,精美的华章,崇高的气节,完美的人格,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此时,我记起在客厅看到柯蓝题写的条幅:“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深感朱自清的“清芬正气”如同他的名篇《背影》、《匆匆》、《荷塘月色》一样,美名常存,清芬长留,正气轩昂。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