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西欧战局
          ★★★
【字体:
西欧战局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5

  西欧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欧洲远征军为实施"霸王"计划、彻底击败纳粹德国,在欧洲部分地区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战局背景与双方企图 19406月英军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后,英首相W.L.S.丘吉尔下令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负责组织实施袭击西欧沿海和研究渡海作战问题。次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正式要求英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9月,英帝国总参谋长J.G.迪尔元帅下令制定重返欧洲大陆的作战大纲。19424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盟军尽快在法国西北部登陆,以最直接的路线进击德国心脏地区的"围歼"计划。1943年春,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根据两国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的决定,成立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参谋部,由英国陆军中将F.摩根任参谋长,负责在"围歼"计划基础上制定在法国登陆并击败德国的"霸王"计划。19438,英美首脑在魁北克会议上批准该计划。

  "霸王"计划的总企图是:英军和美军分别为左、右两翼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上岸后,英军向卡昂、法莱斯推进,直接威胁巴黎;美军首先攻取瑟堡,尔后南下,在圣洛附近突破德军防御,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右翼夺占布雷斯特,主力左翼以法莱斯为轴心,迂回法莱斯地区德军集团侧后,彻底粉碎德军防御。尔后,盟军以左翼英军为主力,向安特卫普、阿纳姆方向实施主攻,绕过齐格菲防线从荷兰进入德国北部平原,迂回鲁尔并进击柏林,结束战争;右翼美军则向马斯特里赫特和梅斯推进,向科隆、法兰克福方向实施助攻,从南迂回鲁尔,并掩护英军右翼。为牵制地中海和比斯开湾沿岸的德军并夺取良港,盟军一部在法国南部登陆("铁砧"计划)并北上,与从诺曼底登陆的盟军会合,作为盟国欧洲远征军的右翼向斯特拉斯堡方向进攻,待盟军左翼主力渡过莱茵河后,向斯图加特、慕尼黑方向推进,占领德国西南部。

  1943111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上正式确认盟军在19445月实施"霸王"计划。

  19441D.D.艾森豪威尔正式就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后,对"霸王"计划做了部分修改:扩大登陆正面和第一梯队兵力,登陆日(D)51日推迟到6月初,并相应推迟"铁砧"计划。B.L.蒙哥马利在登陆阶段统率盟军地面部队,任第21集团军群司令(辖美第1集团军和英第2集团军)。在D日前,盟国欧洲远征军总兵力280万人,有5000余艘舰艇和1万余架飞机提供支援。为保证登陆成功,英美两国情报和特种作战部门实施了代号"卫士"的战略伪装和"坚韧"的战役伪装,将德军注意力引到巴尔干和法国加来地区。

  A.希特勒和西线德军均判断盟军最有可能在索姆河河口至加来沿海地区登陆,且未形成统一的抗登陆计划。西线德军("B""G"集团军群,共58个师)总司令K.R.G.von伦德施泰特元帅主张实施纵深机动防御,将西线装甲集群(后改称第5装甲集团军)部署在巴黎附近地区。驻守荷兰至布列塔尼的德"B"集团军群(辖第7、第15集团军)司令E.隆美尔元帅则主张实施前沿防御,并断定加来为盟军主攻方向,要求直接指挥西线装甲集群并将其部署在沿海地区。双方争执不下,遂由希特勒亲自指挥装甲部队。

  战局进程 根据盟军作战行动,整个战局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粉碎大西洋沿岸德军防御集团(1944.6.68.21) 194466日晨,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达成战略、战役和战术突然性,当面德第7集团军未能做出适时反应。盟军因风暴和灌木丛地形影响,进展迟缓,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占领卡昂、圣洛和瑟堡。德军则因判断失误并遭盟军空袭,未能及时增兵诺曼底并发起有效反击。双方在圣洛、卡昂一线形成胶着状态,伤亡惨重。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要求希特勒允许部队撤至塞纳河、索姆河一线实施机动防御,遭拒绝。盟军经苦战于629日占领瑟堡,79日占领卡昂城北部。至此,盟军上岸约100万人、车辆17万余辆、物资近60万吨。7月中旬,盟军发起地面进攻。18,英第2集团军从卡昂向法莱斯发起突击,激战至20日未果,但将德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主力吸引至卡昂地区。718日美第1集团军经激战占领圣洛后,于25日上午发起代号"眼镜蛇"的突击。盟军空军出动2430架轰炸机对14平方公里的突破地域实施饱和轰炸,投弹4000吨。当日中午,美军发起进攻,30日傍晚进入阿夫朗什。81,盟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为O.N.布雷德利中将,辖美第1、第3集团军)正式成立。美第3集团军一部突向布雷斯特,一部向南特推进,主力向勒芒、阿朗松方向实施远距离迂回。希特勒下令德"B"集团军群主力夺回阿夫朗什,企图封闭突破口,消灭美第3集团军。821日,盟军实施法莱斯战役,给德军"B"集团军群以沉重打击,粉碎德军西线防御,迫其残部向东溃逃。与此同时,美国第7集团军于815日发起法国南部登陆战役,占领土伦、马赛后迅速北上,向第12集团军群靠拢。德"G"集团军群(辖第19、第1集团军)急速向德法边界撤退。

  第二阶段,向德国边境突击(1944.8.229.26) 第21集团军群(辖加拿大第1集团军、英第2集团军)分两路分别向奥斯坦德和安特卫普方向突击,9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第12集团军群分两路向马斯特里赫特和梅斯方向突击。美第7集团军继续北上,向贝尔福和第戎方向推进,91日与法第1集团军合编为第6集团军群(司令为J.德弗斯)11日,该集团军群与第12集团军群在第戎西北会师。在此期间,蒙哥马利企图在不启用安特卫普港情况下,集中兵力兵器于第21集团军群,乘西线德军溃败之机在阿纳姆渡过莱茵河,绕过齐格菲防线,迅速迂回鲁尔向柏林方向突击,争取在年底前结束战争。1726日,第21集团军群发起"市场-花园"战役,但未能占领阿纳姆,被迫沿马斯河转入防御。至此,盟军推进至斯海尔德河口、安特卫普、奈梅亨、马斯河、马斯特里赫特、亚琛以西、卢森堡、摩泽尔河、梅斯以西、埃皮纳勒和法国瑞士边界的洛蒙一线。

  第三阶段,受阻于齐格菲防线(1944.9.271945.2.6) 因受雨雾、补给不足等因素影响,9月中旬盟军前进速度迅速降低,德军兵力则急剧增强并加强了齐格菲防线和斯海尔德河口的防御力量,企图迟滞盟军进攻,为反击争取时间。102日~118日,第21集团军群左翼加拿大第1集团军发起斯海尔德河口战役,粉碎德军顽强抵抗,占领斯海尔德河口诸岛,扫清安特卫普航道,尔后沿蒂尔堡、布雷达、斯豪文一线转入防御。第12集团军群于1012月上旬从阿登高原北南两侧发动攻势,企图突破齐格菲防线,前出至科隆-法兰克福一线。1023日,其左翼美第1集团军占领亚琛。1116日,盟军企图以饱和轰炸粉碎德军防御,未果。后虽于1210日在于利希和迪伦之间进抵鲁尔河,但未能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鲁尔水库大坝。阿登以南的美第3集团军于1125日占领梅斯,123日在萨尔路易渡过萨尔河,楔入齐格菲防线并准备在19日进攻萨尔。第6集团军群左翼美第7集团军于1123日占领斯特拉斯堡,前出至罗尔巴赫至斯特拉斯堡的法德边界;右翼法第1集团军于1119日前出至莱茵河左岸的于南格,25日占领贝尔福,但未能占领科尔马。德军在诺曼底溃败后,希特勒预见到盟军在9月中旬将因后勤困难而攻击乏力,于8月下旬下令准备在11月中旬经阿登地区向安特卫普突击,围歼阿登以北的盟军。在同年12月~次年1月的阿登战役中,德军付出重大代价一度逼近默兹河,但未达到预期目的。盟军第6集团军群于19451月初击退德"G"集团军群对斯特拉斯堡的进攻后,27日向科尔马方向进攻,217日前出至莱茵河左岸。

  第四阶段,突入德国腹地并结束战局(1945.2.75.7) 阿登战役后,盟军于194527日~323日发起莱茵兰战役,突破齐格菲防线,全线进至莱茵河。第12集团军群在雷马根和奥彭海姆渡过莱茵河,尔后与第21集团军群发起鲁尔战役,418日全歼德"B"集团军群。德军西线防御土崩瓦解,盟军全线向德国腹地推进。为迅速占领德国全境并防止纳粹残余在阿尔卑斯山区组织游击战,艾森豪威尔决定放弃进攻柏林,命令第21集团军群向荷兰北部和吕贝克方向突击,夺取德国北部港口,以缩短补给线并封闭苏军进入丹麦的通道;第12集团军群左翼和中路(美第9、第1集团军)沿汉诺威和卡塞尔、莱比锡、德累斯顿向易北河推进,右翼第3集团军沿爱尔富特、雷根斯堡向捷克西部和奥地利西北部推进;第6集团军群沿奥格斯堡、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乌尔姆向奥意边界推进,以接应从意大利北上的盟军第15集团军群。由于绝大部分西线德军停止抵抗,第12集团军群进展神速,其第1集团军于425日率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与苏军会师。53,21集团军群占领吕贝克。至57,盟军自北向南进至维斯马、易北河、穆尔德河、比尔森、林茨和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各山口。同日241,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A.约德尔大将在兰斯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西欧战局至此结束。

  西欧战局的特点和影响 该战局是美英等盟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规模最大、组织最复杂的军事行动。至194557日,盟国欧洲远征军总兵力达458.1万人、飞机1.7万架,地面部队编为3个集团军群、9个集团军、23个军和93个师;以亡18.69万人、伤54.57万人、失踪10.96万人的代价,歼德军840余万人(其中亡26.3万人、终生致残4.9万人、被俘810.9万人),解放并占领西欧和德国大部,彻底摧毁西线德军和德国主要军事工业基地,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对战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在西欧战局中,同盟国建立起军事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盟军指挥机构,为战局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对战后西方国家军队联合作战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盟军在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战略性作战行动,严格训练参战部队并巧妙实施战略和战役伪装,尤其在组织实施战略性登陆战役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盟军海军在保障登陆部队上岸和巩固登陆场的作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盟军空军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与战场侦察、战略轰炸、战役遮断以及直接火力支援和后勤支援,显示出航空兵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空降部队实施了军事史上第一次集团军级空降作战,显示出空降兵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战局中盟军未能完全摆脱各国不同政治利益对战略方针和军事行动的影响;缺乏围歼敌重兵集团的经验,未能妥善解决主攻与助攻、追击与后勤之间的关系;情报部门过分依赖对德军密码的破译,未能发现德军战略企图;作战部门低估了灌木丛林和河网沼泽地对装甲部队作战行动的影响。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