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如何对待对方战俘
解放战争战中国共双方对待对方的战俘的一般做法是:一般士兵就地补入部队,中下级军官遣散,高级军官则关押。
共军俘获国军下级军官也是尽可能补充的,尤其是炮、工、医、电台等技术军官几乎是全部征用的。指挥官中的尉官也往往动员,担任指挥副职。
实际上这是有过程的,1927-1937期间,士兵俘虏一般当场释放回家,还给一点回家盘缠,一般不补入部队,以防混淆阶级路线。高级军官俘虏有的被枪毙,甚至被砍下脑袋放入江河漂往敌区示众(如张辉瓒);有的是和对方家属讲条件,要赎金后再砍头(如岳维俊);也有的抑留于军中任用的,主要是工、医、通讯,也有的在军校任教(如陈时骥)。中下级军官也往往教育后释放。
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军将领也有被枪毙的,大家都熟知的第七军军长李本一、暂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西南区宪兵副司令李楚藩等。李楚藩是真正的罪有因得,他起义后成为我国第一个宪兵师的师长(也是唯一的一个),可在第8军打云南时率先叛变,李楚藩不是在汤尧进攻昆明时叛变的。是在50年卢汉起义部队大批叛变为匪时密谋叛变而被镇压的。在剿匪时被镇压或击毙的叛将还有杨朝伦、龙绳增、龙奎垣等,这种人不处决还处决谁?
近来看蔡廷鍇传,原来对俘虏编如自己的部队使用并非解放军的专利,国军在北伐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用的。蔡廷鍇将军对每次战后的回忆都有本部损失了多少人员,缴获了多少枪械,俘虏了多少敌军,补入部队后达到战前编制或扩编了多少。只是不明白那时候的粤军为什么有善战之名,现在是一点都看不出广东人的战斗力了,就象现在也看不出山西人曾是海内最富一样。
当然这也不是解放军的专利,74师进山东之前还补充过解放军俘虏3000呢。
在解放战争的1947年x月以前,对被俘的国军士兵,基本上是愿意回家的发给路费,愿意参加革命的欢迎。但到了这之后,因为一此老解放区的青壮年征收入伍的太多,已经大大地影响了生产,对于被俘的国军士兵,但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入伍参军了。
李本一在广西兵败被俘后,50年被押回安徽六安召开万人大会公审后处死。因其在抗日时期专与新四军作对(当时李有一段时间不在军中而在搞地方工作),后来在围剿大别山时又杀了不少人,血债太多。桂系被俘将领中李本一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3兵团司令张淦、48军前后两任军长张光玮、张鸿文和7军副军长凌云上都没有被公审。张淦60年在功德林病死;张光玮甚至没有被扣押(大概属于投诚),另外两人也在60年代被释放。
没死的话,士兵就再换一次军装咯。看过一个原74师校级军医的回忆,说他的卫生队有个卫兵就是俘虏补充来的,好象原来是个小排长什么的,仗打到最后,那兵鼓动他投降,被俘后那兵还来看望过他,安慰并作一通思想工作由云云。想必那兵又归队了。
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我和曾中生、旷继勋商量,决定留他将来做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后来,岳维峻的家属托人与我党中央联系,愿拿出几万块钱赎他。我们也同意,提出要二十万套军装。张国焘来鄂豫皖后,人家给我们送来十万套军装和不少银元,可张国焘变了卦,钱也要,命也要,借口岳组织反革命团体,把他给枪毙了。杀俘虏,是张国焘来鄂豫皖后才有的,破坏了红军的传统。”
龙云、卢汉的以昭通彝族龙(陇)、安、白、卢(陆)为首的滇军上层军官军阀味道甚浓,个人素质低劣、匪气颇重,纪律废弛。虽抗战有功,却缺乏仁义道德、和平建国的意识。唯利是图、缺乏信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哪管百姓的死活!抗战时期龙奎垣、龙绳武和一些正规军的军官等人就在驻地包娼包毒,搜刮民财,鱼肉乡里。龙奎垣还乘保山危急时纵火劫掠(事见拙作《留将百世告同胞》)。49年12月卢汉起义,旧部几乎全随卢汉、龙云起义。但他们起义的目的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和政治地位而已,与GCD并非同路人。因此当50年开始整军复员时,原起义部队又多在军官携裹下叛变为匪。这种现象在云、贵、川、康地区相当普遍。
当时牵扯到叛乱的滇军军官颇多,如杨朝伦、李楚藩、马瑛、安纯三、孙渡、龙绳曾、龙奎垣等。杨、李被镇压;安先叛后又降,被扣押,不知后来是被镇压还是关死;马瑛本人玲珑八面,见风使舵,既通共、又通国(云南起义时就是此人暗示张群卢汉有变),后又通匪,被揭穿后关入功德林;孙渡也是因为通匪而被关入功德林的。
龙绳曾当时是昭通军分区副司令员,龙奎垣为其部下。两人企图保住自己的反动势力,抗拒点验,后率部叛变,围攻昭通军分区。但因部下皆是贫苦百姓,不愿再为反动军阀打仗,结果围攻了一日,连一个警卫连都对付不了。匪首龙绳曾(龙云三公子)被我军迫击炮神炮手骤发冷炮、一炮击毙,几千匪众立即树倒猢狲散,四散逃命;龙奎垣的部下也逃散不少,遂与少数心腹逃入彝族山区顽抗,被解放军逐一剿灭。龙本人孤身逃到一农民家,仍然作威作福,欺压百姓,被忍无可忍的男主人邀请邻居一通锄头、菜刀、乱棍,在草垛里顷刻了帐,头被乡民用菜刀割下,送去政府邀功请赏去也。
云南原起义部队的叛乱来势虽然很猛,有时几乎是一个部队整个出问题。但是滇军士兵都是贫苦农民出身,对GCD的感情很深,不愿意再做军阀鱼肉人民的走狗,各级反动军官难以控制。一遇打击,立即一哄而散。剩下少数反动分子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众叛亲离、只有等死一条路了。因此很快就被解放军解决。螳臂当车,可为一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