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上 >> 九上一单元 >> 教案正文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1
        ★★★
【字体: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1
作者:未知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 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情感目标:

(1) 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 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配套录音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

2.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诗乐曲等。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1.       教师播放朗读带,提示学生做字词、停顿和疑难的标注。

2.       提问:通过预习和听朗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学生讨论,明确——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

3.       教师提示:除了这种感情基调,诗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请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能体会到。

(二)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       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

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2.       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       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       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

讨论、归纳。

(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

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

讨论、归纳——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

2.问:诗题中的“变奏曲”如何理解?

(明确——本诗前后两个诗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这正是变奏曲。)

(四)回顾并总结全诗。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本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一气呵成,诗人以“星星”象征光明,塑造一系列最美好的东西,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但诗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于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五、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变奏曲

温情、浪漫 ———— 寒冷、残酷

                                          对比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