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上 >> 九上一单元 >> 教案正文
《星星变奏曲》教案9
        ★★★
【字体:
《星星变奏曲》教案9
作者:张会会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6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借助意象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体会诗情,通过朗读进入诗境,领悟语言表现力。

3、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强学生个性化体验,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品析。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1)教师播放朗读配音,提示学生做字词、停顿和疑难的标注。

 

2)提问:通过预习和听朗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结合此问题的回答,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课下搜集到的有关作者、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朦胧诗的资料。

2、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

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

讨论、归纳。

(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

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

讨论、归纳——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

2.问:诗题中的“变奏曲”如何理解?

(明确——本诗前后两个诗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这正是变奏曲。)

三、总结品尝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延伸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