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下 >> 八下六单元 >> 教案正文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
        ★★★
【字体: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
作者:天上的云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4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目标:

1、  把握全文思路,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  领会文中骈散结合的句法,理解警句的作用。

3、  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思路,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简评名句精当、优美的语言艺术。

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特点

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3、《岳阳楼记》文题中的“记”,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它可以叙事,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议论。

三:朗读课文

    先范读或听录音,后齐读,个别读并点拨。

四: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全文疏通,不理解的地方再全班交流或请教老师。

  注意以下字词:

1、  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2、古今异义词

明年: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作文:古:写文章  今:文章。

然则:古:顺接连词,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今:相当于“然而”。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守: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五: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结构,请同学们分段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①段):记叙写作缘由。着重说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②③④段):全文主体,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②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第③④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⑤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六:作业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及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赏析文章

1、  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仅仅是为了介绍岳阳楼的美景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借写岳阳楼的美景表达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和旷达的胸襟,以及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情。

    第五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政治抱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微斯人,吾谁与归?”——劝勉之情

2、  从文中找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语句,看看是怎样描写岳阳楼的景色的。

明确:第二段总写洞庭湖的全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

空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湖面的广阔浩渺

时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二、三两段具体地描写了岳阳楼的一阴一晴,一明一暗的两种景象。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岳阳楼景色同时也有抒发了情感,从二、三、四段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看看这些语句抒发了什么情感以及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的忧乐观: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小组研讨

1、你是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以后能关心民间疾苦,以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虽屡遭贬滴,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抱负。

2、  你能列举一些和范仲淹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人吗?说说他们的事迹。

四:齐读课文,想一想

1、  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

2、  作者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

明确: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融合在一起,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待,又有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千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第27课做完。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