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下 >> 八下二单元 >> 教案正文
《雪》教案设计9
        ★★★
【字体:
《雪》教案设计9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疏解字词,体会语气。

磬(qìng)口      脂粉奁(lián    朔(shuò)方

博识:学识丰富。

消解:〈书〉消融;溶化。

凛冽(lǐnliè):刺骨地寒冷。

灼灼(zhuó):〈书〉形容明亮。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3、教师指名诵读课文的两幅画面,思考: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

3)落雪使冬天无味的百草园显现出两样,雪地捕鸟的描写生动传神。而本文写雪罗汉,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蕴蓄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则是另一番景象,那么它有着怎样的个性精神?作者称颂的“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4、学生配乐朗读

四、深层研读,品味内涵

1、学生集体朗读全文

2、合作研讨

   文章在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承接两者之间嵌入一个“但是”的意味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示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品味、积累文中的精妙语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鲁迅

               暖国的雨               单调

礼赞独立与张扬 江南的雪               丰富多彩之美

的个性精神     (“滋润美艳之至”)     雪罗汉(未经磨练,不能长久)

               朔方的雪(如粉,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

               沙,蓬勃奋飞)          “雨的精魂”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