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设计思路:
以画促写,画写结合;由景生情,表达体验。
导写过程:
一、指导阅读教材,体会写自己最熟悉、有真情实感的事物得心应手的原因
二、组织学生进行画写作文教学
引:画写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特殊情况可在室内),面对实物直接观察、感受、体验,并将之“画”下来,回到教室再依“画”写作的作文教学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并指导学生画画。
目的:指导学生观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当学生进入场景后强化要求:
(1)面对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物,我们要有选择,不能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画。
(2)你对什么东西最有感触,也就是你看到它后让你感触最强烈、想法最多,你就画什么。
(3)要做到边画、边想,想得越多越好。
(4)画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听花草树木发出的声音,是否用心去感受它们,是否与它们沟通了情感。
(5)自己画自己的,自己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内涵。
教师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己选择画(即观察)的内容。
(4)不要过分赞扬个别学生的“画”。(此时不需取长补短,否则失去了“画”的本义——“画”是活动,是观察,是一个过程,是学生的个性体验,是学生情感的自然积累,是对景物的心灵观照。)
评析:为什么要学生画画?常规室内作文教学,学生写作靠的是平时粗浅的认识,是一种印象的东西。画写作文教学以画为中介,借画调动学生积累观察,借画促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使其观察得更细致,更深入,并打开心灵,任真情涌动,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并感知事物,挖掘出事物本质的东西。
2.指导学生看图思文。
目的:指导学生再观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在整个画写作文教学过程中,画的最终目的是写,画的过程就是写前的观察,学生手中的画就是自身观察的结果,是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当学生回到教室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画画的过程及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此时要引导学生以“画”来写,但又要抛开“画”而写。也就是说学生画时的线条,有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画时的感受,有的又无法用线条来描绘,写作时就要做到心中有“画”而无画。)3.再思考、再认识、再现真情。
目的:指导学生理论提升,闪现灵光。
通过看图思文,同学们能写出一篇文章,但不能满足于此,应该再次思考,使认识向更高一层飞跃。即从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本身出发,依画时的感受等,挖掘出事物背后隐含的本质,或是富有哲理的东西,这样的文章才会真情流露。
三、以景导物,掌握方法
目的:指导学生迁移知识。
上述画写作文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我们了解事物、掌握写事物的最基本方法,若要求大家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人和事,大家将如何去写呢?(引导学生用心去“画”,即用心来感受某一件细微的事或某一个平凡的人及其话语,只要我们平时能以“画”的眼光来感受事物,在写作时能再现人或事的状貌,表达出其与众不同或感人至深之处,作文就一定会有进步。)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目的: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根据这次作文活动,课外写一篇“最熟悉、最动情”的写人记事的作文,进一步巩固这次学习活动成果。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