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上 >> 八上一单元 >> 教案正文
《新闻两则》教案设计9
        ★★★
【字体:
《新闻两则》教案设计9
作者:ztyy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3

1、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间单的阅读单元导学,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及目标。 

 

二、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同学们集体朗诵《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晴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预习检查

1(时代背景) 1949年4月20,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2、读大标题《新闻两则》,明确文章的体裁是新闻

3、读课题,要求重读“百万大军”、“横渡”两词。

4、选词填空,并说一说理由(提示从词义入手)

1)冲破       突破                          

人民解放军(      )敌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先(       )安庆、芜湖线。           

2)溃退     击溃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我已歼灭及(          )一切抵抗之敌。

四、整体感知,整理出文章的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读出“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气势。

2、独立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你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本文内容?

——①、题目。它从物、主要事件两方面概括本文的内容。(说明:新闻的题目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我们把它称为“标题”)

2)文中的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两句话又是从哪几方面概括本文内容?

——②一二两句话。它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方面来概括本文内容。(说明,处在新闻开头,用来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我们称为导语

 

3)语前面括号里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明确:

——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电头)

五、深入体会

1、速读课文的其余部分,圈画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快速完成表格。

   人物        地点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30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17时—2222      35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17时—2222      35      大部

(说明新闻的主体及其作用:用充足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本文主体,为什么一定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

2、请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的句子说话,来形容人民解放军取得的胜利。体会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及正义之师必胜的情感。体验生动的语言

简要分析取得这种胜利的原因。(此处略介绍新闻名的背景。)

 

六、拓展练习,语言的准确

文中有许多用词简单含义却准确丰富。如:

1)冲破       突破

人民解放军(      )敌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先(       )安庆、芜湖线。

再如:

1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巩固的。

2  至发电时止

找一找文章中是否有类似的用法,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3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4  中路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5  我军所遇之敌为微弱。

6  此处抵抗为顽强。

六、小总、

标题的作用: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

   导语的作用: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七、作业:

1     抄写生字、词语。

2     完成作业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听一段音乐 )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复习检查:

1、字词。

2、作家、作品小结新闻常识:

 (1)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 电头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导语的作用     主体        背景        结语

(3)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这几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消息。

3、背景:

19477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1010,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于1948115,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116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的前夜。

三、探究质疑

1、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朗读:

鄂 豫 绥靖 阻遏 

 3默读课文,在中找出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在文中圈点标出新闻中的记叙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4、讨论: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可本则新闻不仅简单写了三国后汉的事,还详细写了过去一年中发生的事,这是不是违背了新闻的要求,为什么?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提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下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四、拓展练习

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五、小结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

可以概括为四条。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五、作业

1、自已以开学这段时间的生活为材料,写一则小心闻,要有标题、导语及主体。

2、预习《芦花荡》字、词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