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下 >> 七下五单元 >> 教案正文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案5
        ★★★
【字体: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案5
作者:yijia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3

《夸父逐日》

教学目的:

1 了解神话和传说

2  熟读、疏通并背诵课文;

3  理解本文主题

有关资料: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而太阳代表。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如:日、月、水、山等)

关于太阳的文言文《夸父逐日》

二、了解神话和传说

神话:征服大自然。例:《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传说:美好生活愿望。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等。

三、简介《山海经》

  (详见《词语解释》)

四、朗读并疏通课文

a)       小组交流疏通;2、班级交流疏通;3、背诵课文。

五、内容及主题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

六、作业:1、背诵并翻译课文; 2、预习《两小儿辩日》。

 

从汉字渊源上引出本文,与神话故事相得益彰

 

使学生有分类归纳整理的能力

 

 

 

充分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础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3.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三、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四、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五、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盂:yú  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

  沧:cāng  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tāng  指热水,开水。

  六、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七、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九、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熟悉课文内容

 

 

 

温故知新

 

 

 

 

 

 

巩固基础知识

 

 

 

 

 

 

 

 

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意识的培养

 

 

 

强调重点词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解答疑问,使地理、物理知识与语文学科整和

 

 

 

 

 

 

强调字字落实

 

 

 

 

 

 

 

让学生明确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结果是不同的

 

 

发挥学生智能特长

《短文两篇》练习

一、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                 ,这是我国一部       著作。

2、〈〈两小儿辩日〉〉选自               

二、翻译下列加点或划线的字、词

1、夸父与日逐(       )

2、欲得                  

3、饮               )、渭

4、孔子东                 

5、问其                    

6、我     )日始出时    )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

7、及日中则如盘盂             

8、此不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9、日初出沧沧      )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     

10、孔子不能         )也

11、              )多        )乎

三.翻译句子

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四.分析理解  1.“孔子不能决”说明什么?

2.学了《两小儿辩日》后,你有哪些启发?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