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大产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0 1:33:1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初步理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探究社会时政问题等活动,通过讨论、辩论、模拟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突出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经济生活,对国家的经济现象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逐步树立起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三大产业虽然在建国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使他们懂得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学建议 一、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材分析 二、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法建议
一、关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一节的最后一个内容,把这一框题讲清楚了,学生才会对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部门结构以及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本框题着重分析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其中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是本框题的重点。 过去我国的国民经济是按照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来分类的。从1985年开始,我国参照国外的划分标准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关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解第三产业的含义和分类时,可以把书中编写的顺序颠倒过来,先讲分类,然后根据分类中涉及的各行各业,归纳出它们的共性,从而总结出第三产业的含义。 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回家调查清楚后准确填写,填写的内容是爷爷奶奶辈、爸爸妈妈辈从事的工作所属的产业,自己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从事什么工作,它属于哪个产业?表格如下:
然后根据学生填写的表格,课前教师组织学生作出4张柱状图,课堂上展示出来。第一张柱状图反映的是爷爷辈在三大产业间的就业情况。第二张柱状图反映的是爸爸辈在三大产业间的就业情况。第三张柱状图反映的是自己准备就业的产业。第四张柱状图反映的是表格中所统计的总人数就业产业的情况。 通过对比看到,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保持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们越来越多的同学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所从事的行业是从属于第三产业的。那么。第三产业到底有哪些行业呢?由此引出我们所要讲的第一个内容第三产业的划分层次及概念。 在讲解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讲清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这一地位,要从如下两点讲解。 第一、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播放视频 流水线生产,引导学生懂得: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这就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教师还可以从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一些部门相应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国际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角度论证此观点。 第二、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 把1996年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构成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然后,要求学生们在表格中找出经济发达的国家,看看这些国家在三大产业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所达到的高度也越高。产业结构高度化,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化过程,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化的过程,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的过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过程。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如表格中提到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都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讲解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要从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两个角度进行。讲成绩如下表格: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产业构成(%)
让学生根据这张图表分析我国三大产业是如何变化,它与我们课前所做的调查有什么关系,我国三大产业变化的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中国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变化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也是变化的。我们在小范围做的调查与社会大环境的情况是协调一致的。这使我们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是好的,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近。其次,指出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第一、二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框题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在讲第一点意义之前,媒体显示:没有人是贫困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 通过大屏幕上的至理名言,使学生明白: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代社会知识是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知识的转播离不开教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如同知识对个人的作用一样重要。 要求学生们以第三产业中的教育产业为例(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论证第一点意义。(注:之所以选择这一角度,即可以讲清第一点意义,又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魅力与力量,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师总结时,既可以举出瓦特、爱迪生等个人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贡献的例子,又可以举出韩国、日本等国家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例子。 在讲第二点意义之前,先拿出一道讨论题要求同学们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分析出第二点意义。讨论题是:我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经济生活贫困窘迫,但社会的犯罪率比较低。现在生活富裕了,但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犯罪率居高不下,据调查犯罪分子中刑事犯罪分子大部分都是无业人员。你认为犯罪与就业有关系吗?是一种什么关系?根据中国目前农业现有1.2亿剩余劳动力,城镇有大量下岗工人的国情,应该把这些剩余劳动力安置到哪些行业去? 引导学生明白:犯罪与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据统计如果失业路为5%,就是充分就业;为7%—8%,社会可以承受;超过10%社会就会不稳定。我国在五十年代实行的是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失业成隐性化。伴随着改革以及减员增效,使这一隐性失业明朗化,我国现在的失业路为7%,因此犯罪率较之从前就高。根据我国的国情,剩余劳动力应主要转移到第三产业去。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够吸纳大量的和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150多万人就业。 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你带来了那些好处(要求学生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从而充分论证第三点意义。 此文章共有3页 第 1 2 3 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