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丧事 |
作者:陕西省兴…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8 18:08:3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楼下那块空地上又有人搭灵棚办丧事了。 原来是那位终日在楼下徘徊的老妇人去世了。昨天还见她好好儿地坐在石凳上喃喃自语,今天见到的却是她那摆在灵柩前的遗照。 她可能是个受儿女遗弃的老人吧。每天可以在那似乎是她专用的石凳上见到她那佝偻的身影。她终日坐在那里,保持着同样的坐姿,双目无神地望着街上行色匆匆的男男女女。有时她会跟自己“聊天”,还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破口大骂。在别人眼里她是个精神失常的老太婆,但我觉得她是因为孤寂无助而造成了心理失衡。 她一日三餐都在石凳上吃,每顿饭也只有几块干面包和一壶开水。虽然如此,她却从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有时她还索性不回家,就躺在石凳上过夜,如同流浪汉一样。 “死”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原以为丧事一定会草草了事,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丧事竟办得十分铺张。灵堂挤满了披麻戴孝的儿孙们,亲戚朋友也来了不少。在这里,大家除了尽情吃、喝,还有机会欣赏到乐队演奏的时下最流行的歌曲。“孝子贤孙”们为了解闷,在夜间守灵堂时公开聚赌,麻将声吵得附近的居民整夜无法入睡。 热闹了7天之后,他们才准备出殡。丧事办得有声有色,活像个一场欢送会。 “孝子”贤孙”们都依照长幼次序排成整齐的行列向前走着,而脸上的表情却看不出半点儿悲伤之意。 【简评】 这篇习作从内容上看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在写作技巧上却有着如下特点: 一、设置悬念,引人探寻。开头即点明老妇人死得突然,引发读者去探究其死因。 二、欲擒故纵,巧用插叙。在交待老妇人死了之后,作者并没有急着写丧事,而是回顾她生前凄凉的生活,暗示出她的死因,并且给下文的突转蓄好了势。 三、着力突转,对比强烈。她既然是个“受儿女遗弃的老人”,按理说丧事应“草草了事”,“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丧事竟办得十分铺张” 。通过老妇人生前与死后不同境遇的强烈对比,主题得以彰显。 四、语句凝练,用词生动。作者用“喃喃自语”、“佝偻”、“双目无神”等词语生动而传神地刻画出了老妇人的形象。 不足之处及修改建议:1.后半部分概括性语句太多。可用工笔描摹“孝子贤孙”们假孝心的丑态,以增强讽刺力度。2.结尾平淡无奇。可以设想,“孝子贤孙”们之所以要大肆铺张,是另有隐情的,不妨再虚构一些情节,使之成为一篇结构更完整的小小说。 (指导教师 王海军点评)2004.4.25 联系地址:陕西省兴平市华兴中学 邮编:713106 已发表于2004年6月15日《作文评点报》(第17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