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易中天演讲《我的历史观》 品三国结论
作者:易中天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2 20:34:2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易中天演讲《我的历史观》 品三国结论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在武汉度过了中小学时代。1965年高中毕业后,年仅18岁的他参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已经年过三十的易中天以同等学力直接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198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品人录》《帝国的惆怅》《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等。

  2005年4月,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的说史风格迅速掀起民间读史热潮。2006年,《百家讲坛》栏目又推出大型跨年度系列节目《易中天品三国》,使他成为该栏目人气最旺的主讲人之一。


易中天感谢支持和批评他的广大观众
  2006年6月,应北京理工大学邀请,《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到此开讲《我的历史观》。易中天说,自从我应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邀请开讲《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国》以后受到了很多观众朋友们的支持,也遭遇了一些批评。支持和批评对于我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因为支持让人振奋,批评使人进步。因此我在这里想借这样一个机会,对所有支持和批评我的观众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易中天说,人是要有批评的,人也是要有反对派的,所以我事实上一直渴望着批评,尤其是渴望着那些有分量的、能够击中要害的、能够让我深思的这样一种批评,而且是公开的批评。

  面对批评与质疑,易中天通过生动而深刻的演讲最终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过去总是纠缠于我们的历史人物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有批评者纠缠于是要做“伪君子”好还是“真小人”好。我来讲《汉代风云人物》也好,讲《品三国》也好,其实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要纠正这样的一种历史观,也就是希望大家不再把历史人物简单地区分为君子、小人,好人、坏人,英雄、混蛋,清官、贪官,不要再用这样一种善恶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问题。我在《帝国的惆怅》里面讲到严嵩的时候,对这样一个公认的大奸臣我也表示了我的同情。所以我觉得对于历史人物确实要有历史之同情,要看到他当时的那些处境和因素,而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不该是个人品质的优劣。

易中天妙语生动演讲


  他还说,我会在尽量可观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掺入个人情感,但是这种个人情感不是以我的好恶,就是我喜欢他或者不喜欢他,来评论他,而是尽量设身处地地站在这个人的立场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这些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但是,我无法保证我设身处地替他们想的东西就确实是他们之所想,所以我说我的任何结论都是猜测性结论,这一点在我开始讲的时候交待得不够充分,我可以借这个机会再跟大家交待一下:就是我的所有结论都是一种猜测性意见,所以我希望听我们《百家讲坛》讲历史、讲文学的观众朋友都记住一条,不要认为我们讲的就是什么绝对真理或者是唯一结论。人文学科它的作用在于启迪智慧。

  听到此,我突然很自然地想起了《揭秘刘心武》的节目中刘心武先生说的一段话:“我在这儿还要再次声明,就是我的研究是很个性化的,是一个个案,绝对不要觉得我的研究就是一个标准,就是一个正确的东西,就是一个你必须接受的东西。我到电视台录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就一再地声明这一点,没有这个意思。那你没这个意思,你又不保证你正确,你讲给我们听干吗呢?我引起你对《红楼梦》的兴趣。”同为学者,语句出奇相似,我想,这正是对待学问的一种崇高态度吧!

  易中天告诉大家,将来《品三国》讲到最后会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的前期是想把整个历史尽可能按照原貌先交待出来,结论是放在后面的,但是现在有很多朋友他迫不及待,总会提出很多很多问题来,我请大家放心,这些问题最后会回答,而且我决不会归结为个人道德品质的优劣,只会归结为制度,包括曹操的悲剧,也包括诸葛亮的悲剧,都是制度所使然。当然制度本身它有一个演变过程,它也有它的道理,而且在这个我称之为的“帝国制度”在西汉初年刚刚诞生的时候还是不错的,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弊病,正是由于这种制度是有问题的,由此导致后来的不可收拾。最后这个制度被推翻,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毛泽东主席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推翻,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有了新的制度。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时间的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就包括我们今天的诸位,都将为我们新中国的新制度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我才要把我们的历史作一个回顾,知道我们历史上有过哪些成就,走过哪些弯路,又有哪些谬误是我们现在需要避免的,这才是我出来讲史的一个真实意图,这也就是我的历史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