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青春作伴好读书,启迪心灵唤日出——阅读起始课
作者:赵谦翔  文章来源:深圳育才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8 20:20: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青春作伴好读书,启迪心灵唤日出--阅读起始课

赵谦翔

      
    一、为何读书?
    1、读钱理群书序《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阅读要点】
    1、钱先生既有“志同道合的欣慰感”,更有对严老师“有许多属于他自己
    的独立创造与开拓”的由衷喜悦。一个著名的大学教授对一个中学语文老师作出如此真诚的评价,可见《青春读书课》的沉重的分量。
    2、“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句话让我感到肩上胆子的沉重。“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全系于语文老师的文化、精神素质和主动精神。”——这里我紧紧具备“主动精神”而已,而“文化、精神素质”我则仍然欠缺,所以我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青春读书课》,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3、中学阶段当然需要学习知识,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却会为终生的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时时反顾,是能够反归的生命之根”——你们正值花季。可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花都可以结果的,还有一种谎花,是不会有春花秋实的。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在开花的季节他们遭遇了精神的旱灾。
    “平面的生活”,是偏于肉体的,物质的,有时空限制的。这种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只要有一天不吃饭,不喝水,我们就活不了成。这种生活固然很重要,但这是普通的动物也有的生活。而人的本质的生活是“立体的生活”(第二生活),精神的,心灵的生活,是超越时空的。我们正是要通过读书,“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的对话中,重新经历他们在书中所描述的生活,自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不是与庸人对话,而是与大师和巨人对话,,扩展我们的精神生活面,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的质量,这将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汉语家园’是‘精神家园’题中应有之义:母语,是一个人存在的永远的皈依。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老师这套读本的归结点。”——如果说常规式的课堂语文教学,是从“治标”入手,着眼于语文形式层面熏陶的语文课,那么“青春读书课”就是一种从“治本”入手,致力于语文人文层面涵养的语文课。它绝不亦步亦趋地追随着考试和升学,但是这种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完全能够挑战并超越考试和升学的!
    2、解除疑虑:
    读书可以愉悦心情,不是加压,是减负;
    读书可以开拓视野,不是束缚,是解放;
    读书可以激活潜能,不是复制,是升华。
    二、如何读书?
    1、采蜜式:采得百花蜜,酿就一家香。
            2、自省式:取圣人之火,煮自己灵魂。
            3、质疑式:有疑方有进,大疑则大进。
            4、钻探式:绳锯木可断,水滴石可穿。
    5、辐射式:一石激千浪,联想构新章。
    6、四到式:
    眼到【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
    口到【一句一句要念出来】
    心到【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
    手到【鲁迅:最通行的方法是添朱线。……如果在余白上再来试加记注,则读书的功效,似乎更伟大。……倘将批评写在余白上,当读书的时候,批评的精神便常常觉醒着,所得似乎可以更多。
    胡适:手到是心到的法门,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进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申述、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和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三、典范导读
    1、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住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算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表达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得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除。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工作,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时光。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70000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而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0000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满漫长的70000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皆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它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实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的好好,偏偏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但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心灵的日出(2)》
    【思考题】
    ① 三间小屋各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② 你目前有几间这样的小屋?
    ③ 你最急迫要建筑的是哪间小屋?
    ④ 你建设精神小屋的蓝图是怎样的?
    ⑤ 你自己最得意的那间小屋是怎样的?
    2、三境界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白话的中国(1)》205页
      附:
    鹊踏枝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欧阳修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    
    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思考题】
    ① 你从前有过关于创业(今日的学业或未来的事业)境界的想法吗
    ② 你能尽量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三个境界的特点吗?
    ③ “三个境界说”最震撼你心的是什么?
    ④“创业的三个境界”和“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什么关系?
    【煞尾点题】
    我在最初的板书“青春做伴好读书”之后,写上了“启迪心灵(   )日出”。设问:括号中添上什么词最合适?有人答 “盼”(仅仅是心理活动而已。),有人答“现”(似乎是自然出现的。),有人答“待”(未免有些消极。)最后落实到 “唤”上,这可不只是心理活动而且是实际行动了。事实上,有的人心灵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有的则是微露曙光,有的也许已经升至早晨八九点钟的高度了。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地“唤醒”我们心灵的日出,那途径就是青春作伴好读书,构建精神新家园,从“三间小屋”开始,以“三个境界”为上。
    【现身说法】
    坦言我与“三境界”的故事。第一次知道“三境界”,是在35岁左右。在函授大学的课堂上有一位马老师对此作了阐释,让我心动而心仪。当时,我很遗憾自己没有第一境界,因为那场文化大革命使我在高中二年便辍学进入“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蛮时代。但所幸我还有第二境界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很早就成了我家中的一个字画条幅。我这笨鸟开始起飞了,而且一个劲地飞。说来可笑复可怜,在我三十五虽那年,我第一次发表了一个豆腐块文章,得了10元钱稿费,把我激动得夜不能寐。于是,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人过三十五,嫩芽才出土。要想枝叶壮,还须多吃苦。
    后来,我有幸邂逅了第三个境界:我的语文教改成功了,而我也随之一夜成名!如今我大小也算个“名师”了,但何谓名师?我的理解:一是机遇好,一脚踩到了电门上,便一下子出名了。二是炒作出来的,这个来约稿,那个请讲学,还有的不等你允许就把你安排上什么顾问等等,你不想要也不行。但我深知,我这辈子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大师”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第一境界!如今,你们正值人生最好的花季,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你们在16岁(足足比我早了20年!)就知道了这“三个境界”说,你们太幸运了,太幸福了!我相信在你们中是一定会出大师的,而命运就把握在你们自己的手里!
    四、课后作业
    读书笔记:自选课堂典范导读中的一篇或者两篇,写一篇读书心得。三班和十五班写在作文本上交到我,六班在本周日晚上6点前发到我的邮箱里。
    (2004-9-28 17:09:24 清华大学附中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