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 王永红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对50名成功人士和50名人生失败的人作了调查。狱中的罪犯说他小时候母亲给兄弟几人分苹果时,他很想要个大的,可母亲告诉他,如果说要小的,就给他个大的,他按母亲的话做了,就得到了大的。罪犯说母亲也许是要培养他的谦让精神,但从那时起他学会了欺骗。无独有偶,成功人士中有人也讲到分苹果的事。他说母亲告诉他们兄弟几人,必须合作把花园的草坪剪整齐,谁剪得又多又好,就给谁最大的苹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得到了最大的苹果。他说从那时起,他学会了竞争。
这个分苹果的故事令人深思。面对最具有可塑性的的小学生,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欺骗?投机取巧?还是合作与竞争。答案不言而明。在实施新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对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合作,培养群体生活习惯,形成班级凝聚力。
合作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现在的学生一方面在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又失去了很多,与电视机、电脑做伴的时间越来越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少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和不合群的孤僻性格。在学习中出现了“不会合作”、“不会交往”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学习是学习合作的基本形式。在分配了学习小组以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能代表自己小组特色的名字,如开心果、乖乖熊、智能人等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有趣的名字。选出各方面努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第一任组长,带领完成各项任务。在学习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耐心帮助同学。在活动中,学会谦让,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在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每个小组成员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荣誉。在小组精神的带动下,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在校运动会上,运动员们为了班级奋力拼搏,其他同学热情作好后勤服务,大家齐心协力争得了本年级组第一名,大家的高兴劲难以形容。在古诗文背诵比赛的活动中,同学们互相检查,互相学习,又取得了第一名。通过比赛,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找到了归属感,真正体验到到了“我以班为荣”,“班以我为荣”的自豪感。
二、促进竞争,形成百花齐放局面,推动个体发展。
竞争是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同一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要具有合作精神,而且要具竞争意识。在学生中开展有益的竞争活动,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细化各种管理制度,使那些不知规范,不愿守规范的学生能自觉地遵守班级制度,在班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展开合理的竞争。在班级环境建设方面,注重了挑战性环境的创设。我们首先组建了本班的“智囊团”,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每周确定一个大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根据题目自己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探求问题的答案。根据对问题的解答情况,确定“擂主”地位,然后依次向他挑战。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克服困难,摆脱依赖,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某个任务。锻炼了学生迎接挑战,承受挫折的冲动和勇气。
挑战“擂主”毕竟是少数学生参加,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我们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愿望和兴趣,创设了各种活动,如争创作业之星、阅读之星、书法之星、跳绳之星、礼仪之星等,同时粘贴各种奖章。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注重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使班内不在是几颗耀眼的星星在闪烁,而是形成群星灿烂的美景。真正使班级充满生长气息。
相信一切是可以改变的。让每个具有不同类型、特长、个性的学生在集体这个大舞台中充分合作和自由竞争,找到展现伸手和发展的用武之地。同时使班级获得超越性发展,并形成群体的个性